慈利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游。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全縣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57.12萬畝;轄31個鄉鎮(包括7個土家族鄉),680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69.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61%。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據史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熊繹于楚,慈利為其轄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漢改為零陽縣。到隋開皇十八年,以“土俗淳慈,得物產利”而改稱慈利縣,唐五代、宋沿襲之。元貞元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稱慈利州。明太祖初年仍降為慈利縣,以至于今。慈利縣是一個多民族縣。自古以來就有漢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等17個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慈利又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大革命時期,賀龍、肖克、袁任遠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開辟紅色根據地,有5000多人參加紅軍,1400多人為革命捐軀。慈利人才輩出,著名愛國將領孫開華、“南北大俠”杜心五、核物理學家陳能寬、經濟學家卓炯等,都是慈利人民的杰出代表。
慈利縣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素有“金慈銀澧”之稱。(1)農業資源。全縣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57.12萬畝,境內盛產稻谷、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紅薯、烤煙、黃花、柑桔、油菜等農經作物。在第一、二屆湖南省農博會上有“絲絲香”粉絲、“思仙液”酒、野生葛粉、“楓葉肉脯”甜美醇香,飲譽全國。慈利縣是全省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縣,以沼氣為基礎的農村能源生態農業建設和以商品能源為核心的能源供應初具規模。(2)林業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8%,林木總蓄積量達326.84萬立方米;有銀杏、珙桐等427種珍貴樹木,國家級重點保護樹種28種,省級重點保護樹種11種。全縣退耕還林工程已通過國家驗收,并將長防林工程作為重點工程項目,正在建設生態農業縣。慈利各類藥材品種繁多,特別是慈利栽培杜仲歷史悠久,杜仲資源非常豐富,有“中國杜仲之鄉”和“全球最大的杜仲林基地”之稱。境內還有云豹、娃娃魚等472種野生動物。(3)水利資源。境內除溇水、澧水兩大干流外,還有流域面積10Km2以上的溪河87條,年均水能理論蘊藏量86KW,可開發量68萬KW。全縣現有水電站100多處,年發電量達41萬KW,是全國100個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試點縣之一。境內有中美合作的湘慈AES電站、30萬KW的江埡電站、關門巖電站、茶林河電站效益十分可觀,正在建設的長潭河電站、茶林河電站也即將竣工。(4)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的礦產有7類27種,以煤、大理石、鎳、鉬、銅、磷、雄黃、黃鐵、赤鐵礦等為主,特別是大理石,工業儲量3000萬立方米,品種繁多,品質優良,正處于開發初期并已飲譽海內外,因而,慈利又被稱為“大理石之鄉”。鎳鉬、鐵礦的儲量十分可觀,目前全縣共有鎳鉬和鐵礦開采企業近20家。(5)旅游資源。有江埡水庫和趙家埡水庫、江埡溫泉、萬福溫泉、澧水和溇江、瀾川峽、龍王潭、龍王洞、太華山、懸絲洞、梅花殿、九溪衛古城、溪口古鎮、杜心五武術文化、漁浦書院以及道教圣地五雷山等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慈利縣是張家界市的東大門,境內旅游資源已被列入張家界東線旅游開發計劃,并高標準規劃了陽和國際旅游商務區和三官寺旅游接待服務區,開發建設了龍王洞、世外桃源、溇江漂流、萬福溫泉、江埡溫泉等一批旅游景區景點,有國家級AAAA級景區3個,跨入了全省旅游大縣行業。
近幾年來慈利縣委、縣政府按照“旅游帶動,工業強縣”的發展思路,帶領全縣人民把握機遇,加快發展,使全縣經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2.53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億元;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0元,農村人均純收入2850元;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9.2億元;招商引資形勢良好,合同利用縣外資金達13億元。全縣糧、棉、油、茶、煙、林、果、畜禽等農業商品基地初具規模;國有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楚霸特種水泥、美達制衣、中南金葉、恒亮礦業、金秋實業等一批民營企業正在發展壯大,全面形成了以能源、礦產建材、農產品加工和輕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以旅游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百貨、醫藥超市和家電、建材等專業市場紅紅火火,生意興隆。旅游市場逐年攀升,年接待游客已達135萬次,旅游收入達3.82億元。
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全縣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設施和質量不斷提高,是全省教育先進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65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所,進修學校(電大)1所,獨立初中23所,九年制學校11所,小學324所(含教學點222個)。2002年投資近億元擴建的慈利一中新校區,總建筑面積達5.5萬平方米,是目前張家界市一流的中學。科技不斷進步,近五年全縣共獲得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83項,國家專利20項,特別是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王子立課題組研究的“水稻控蘗增粒高產栽培技術”獲國家發明三等獎。文化體育事業快速發展,是全省文化體育先進縣。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猛,全縣31個鄉鎮均已開通有線電視,基本建成了縣、鄉、村三級廣播電視網絡。衛生醫療設施不斷完善,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縣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均為二甲醫院。縣人民醫院是湖南醫專的教學醫院,縣中醫院是全國中醫示范醫院。
近年來,慈利縣以開放促開發,敞開山門,內引外聯,發展環境不斷變化。一是基礎設施齊全。縣城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品位不斷提高,主要街道綠化率達到95%以上。市場建設發展迅速,形成了功能齊全、遍布全縣的市場網絡,近年相繼建成了商貿建材城、葵花井步行街、地中海商貿城和大世界步行城等專業市場。以萬福溫泉、慈利賓館、電力賓館等為代表的中高檔賓館,各種設施齊全,服務質量上乘。二是交通通訊發達。與張家界荷花機場、常德機場均只相距數十公里,常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枝柳鐵路橫貫東西,可直達北京、廣州、上海、長沙等地;公路有省道S304、S305、S306在境內交匯;縣城區公交車、的士車等交通工具齊備,鄉鎮通水泥路率達100%,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郵電通訊建設突飛猛進,移動電話網絡、電信網絡覆蓋全縣大部分鄉鎮,郵政網絡遍布全縣各個鄉鎮。全縣共有移動電話用戶18萬多戶,固定電話用戶9萬戶,互聯網用戶1.2萬戶,實現了主干線傳輸數字化。三是金融保險業發展迅速。有6家專業銀行在縣里設立支行,全國聯網,建立了自動取款等先進設施,開辦了通存通兌等業務;人民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已開辦了近百種保險業務。四是社會治安環境良好。五是政策環境寬松。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規定》,組建了縣政務公開中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取得了招商引資的“洼地”效應。
慈利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十一·五”期間,縣委、縣政府將以旅游、烤煙、水電、柑桔、城鎮建設等經濟發展項目為龍頭,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和旅游產業化進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把慈利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