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天河二號工程研究人員正在查看系統運行情況。
8月13日,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園區,技術人員在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調試水電站自動化控制設備。
6月17日,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2013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正式發布了第41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由國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這是繼2010年11月,“天河一號”以每秒4.7千萬億次的峰值速度登上超算世界之巔后,“中國速度”再次位列世界第一。
“中國速度”來自長株潭,來自這一生機勃勃的自主創新核心區域。 在長株潭,領先世界的科研成果還有很多:大面積畝產900公斤以上的超級雜交稻,肝炎、性病等傳染病系列診斷試劑,水利水電無人監控系統,“神十”用傳感器和特種電纜,“蛟龍”號巖芯取樣器等等。 2007年以來,我省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600多項,其中70%以上誕生在長株潭這塊沃土上:以長株潭3個國家高新區為依托的長株潭沿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實現了全省60%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成為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增長極。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跨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涌現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一批世界級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 驕人科研業績的背后,是新機制帶來的推力,是新體制營造的活力,是新理念引領的魔力。厚植創新沃土,產出自然精彩! 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入股,“股”活科技,創新舞臺更寬廣 2009年9月29日,這是中南大學科研人員記憶深刻的日子。這一天,以該校科技成果入股組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小板上市。這也是該校繼山河智能之后,第二家以科技成果入股組建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標志該校科技成果市場化邁出了新的步伐。 和全國所有高校、科研院所一樣,中南大學科技市場化之路并不平坦。以往,該校的科研是封閉式的,科研的評價標準是以發表的論文、獲獎的多少,科研成果轉化率低。 為改變這一狀況,2000年,中南大學出臺新規:技術類無形資產入股時,作價總額70%的股份給予無形資產的直接貢獻者;結余橫向科研經費入股科技型公司時,課題組成員持股70%。在全國率先推出“兩個70%”,大大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情。 這給我省和長株潭的決策者,提供了樣板,相繼被引入省里和市里科技成果產業化政策當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入股,占股比例最高可達公司注冊資本的70%。成果持有單位最高可以從技術轉讓所得的凈收入中提取70%的比例,獎勵科技成果完****。”與此同時,還出臺一系列激勵科研新政,鼓勵科技成果向農村和中小企業轉移。2012年,全省安排了1億元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長株潭三市都制定了配套政策。 隨著科研工作市場機制逐步建立,面向市場慢慢成為全省、特別是長株潭科研工作的新思維、新習慣。“這樣舞臺更加寬廣,機制更加靈活。”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劉鐵兵,談起科研工作市場化機制建立的意義和作用時如是說。 產學研結合,協同創新,科研成果不再躺在柜子里 7月初,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傳來喜訊,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早期宮頸癌診斷試劑,正式通過審查,獲得產品認證證書。這也是該公司成立不到5年時間獲得的第51個產品證書。 計劃經濟條件下,科研投入的對象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科研投入極其有限;各科研機構和高校均在封閉狀態開展科研,科研成果轉化率極低。“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80%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轉化,只能躺在柜子里。”省科技廳總工程師姜郁文介紹。 為改變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各自為政的局面,近年來,我省特別是長株潭,積極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探索多種協同創新新模式。既有圍繞產業技術鏈,組成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又有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資源共建企業研發中心。還有企業以委托研發方式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或者與高校、院所以項目技術為紐帶,共同組建開發實體,轉化科技成果等。比如,三一重工在中南大學建立了“三一研究院”,湘潭電機在湖南大學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 通過政策的引導,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專門研發水利水電遠程監控技術的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科研的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4.6%。2007年起,華自科技聯合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諸多高校、科研院所協同攻關,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小水電站遠程監控和節能減排課題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填補我國中小水利水電在遠程監控和節能減排上的技術空白,相關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在研發的投入,達到年銷售收入的20%。而專門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短短幾年時間,在科研上的投入,達到數千萬元。 “協同創新,既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又可以發揮合力作用,往往可以起到與單獨作戰不同的效應。”省科技廳廳長彭國甫說。 【鏈接】 一系列政策激勵自主創新 ●2008年出臺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2年全國第一個出臺創新型省市建設綱要——《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明確創新型湖南,是以科技創新為主體、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全社會協同創新;提出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 ●2012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科技發展政策文件,如《關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的意見》、《長株潭國家高新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實施辦法》、《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創新型湖南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專家行動計劃”的意見》等等,激發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活力。 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保障 ●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推進“知識資本化、成果股份化”,在全國率先實行兩個70%的政策。 ●創新科技項目立項和獎勵評價機制,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價值導向,突出標志性成果產出、轉化及產業化的最終目標。 ●開展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在長株潭國家高新區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 ●創新科技計劃管理模式,建立科技重大專項“四評三審”立項制度和“兩條線”監管模式,全國首創對科技重大專項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建立創新型企業科技政策聯絡員制度等等。 ●在創新權益保護上,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商品化和產業化的支持機制等等,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激發各創新主體的活力。 【短評】 機制決定活力 同樣一個人,同樣一所高校,同樣一個科研部門。中南大學的何清華教授,50歲還是“一窮二白”。1999年至今,短短10余年,何教授不僅個人富了,更重要的是催生了“山河智能”這家世界知名的工程機械企業,還和其他企業一起成就了長沙“工程機械之都”的美名。帶來這一變化的,是改革,是機制的創新。 機制決定活力。機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像一只無形的手,時刻發揮著作用。有什么樣的機制,就會有什么樣的動力,就會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潛力。長株潭的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充分證明,科技創新貴在機制。 推動機制創新,就要根據社會需求和時代變化,不斷探索和建立新的機制。當前,必須建立以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和農村為主體,由政府組織和全社會共同推動,以追求科技創新為內在動力的新機制。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使企業成為科技進步的主體,實現產學研結合,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協同創新,顯得特別重要。長株潭科技創新的探索,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