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
柯鈞編著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每個人都會時常面臨來自生活、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等等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不論干什么,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都試圖盡量避免失敗或走彎路。《人生哲理枕邊書——你應該知道的165個人生哲理》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輕松而瀟灑地生活的一盞明燈。
人生哲理1511
人生哲理1522
人生哲理1533
人生哲理1543
人生哲理1554
人生哲理1565
人生哲理1576
人生哲理1587
人生哲理1597
人生哲理1608
人生哲理151
在生活方面成功的人士往往都非常重視家庭,他們知道,家的感覺更多的來自于家人所給予的愛的溫暖。即使地板有一些臟,飯菜有一點兒難吃,卻仍然令人向往。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獲得幸福
幸福是什么?按目前流行的觀點:“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
活條件的實踐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這個定義,把幸福與快樂、不幸與痛苦完全等同起來。而在明白人看來,這些范疇是不同的。幸福是人們目的的實現,不幸是人們的目的未能實現。而快樂則是對幸福的感覺,是人們實現了目的所感到的滿足;痛苦則是對不幸的感覺,是人們沒能實現目的所感到的不滿足。因此,幸福與歡樂不同,幸福是行為規則,是道德規范,屬于人們的實際行為領域,而快樂是對幸福的感覺,是心理的主觀的精神的東西。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獲得幸福。不論禁欲主義者,還是快樂主義者,他們都不可能不是在追求幸福;他們都不可能不是在避免不幸。只不過由于他們對幸福的認識、感覺不同,因而似乎一些人在追求幸福,另一些人在追求不幸罷了。
道德之為道德,在于告訴人們應該追求怎樣的幸福,避免怎樣的不幸。那么,幸福有哪些種類或層次呢?
按照道德的原則,人們活動的目的不外利他與利己兩種。所以,人們的幸福也就不外兩種:一是利他目的的實現,叫做“為他人的幸福”或“集體幸福”;一是利己目的的實現,叫做“為自己的幸福”或“個人幸福”。為他人的幸福符合道德最高標準“純粹利他”,因而是最高的正當幸福。為自己的幸福,如果用利他的手段達到,便符合道德一般標準“利己與利他統一”,所以是一般的正當幸福;如果用無害于人的手段達到,就符合道德最低標準“不損人”,所以是最低的正當幸福;如果用損人的手段達到,就不符合道德標準,就是不正當的幸福。
集體幸福和個人幸福并非彼此存在、互不相干的兩個東西,而是融為一體,成為一個人活動的不可分割的雙重目的,構成一個人全面幸福的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因為“人類的天性生成是這樣:人們只有為了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完善。
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不可能成為情操高尚的偉人。一位著名學者說:“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歷史承認他們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們帶來幸福的人,則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萬人。”
如果不以利他和利己而以物質和精神為根據,則幸福又分為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兩個層次。物質幸福是物質方面目的的實現。它又分為創造性的與享受性的兩種。創造性的物質幸福也就是創造物質財富的目的的實現;享受性的物質幸福也就是消費物質財富的目的的實現。
誠然,物質財富的創造是人們種種活動的目的,但是當一個人使自己的創造物質財富的才能和天賦得到充分的社會利用和發展時,他會感到無限的幸福。這種幸福顯然遠遠高于消費性的物質幸福。
精神幸福是精神方面的目的的實現,也分為創造性和消費性兩種。創造性的精神幸福如著書立說、作曲演唱、雕刻繪畫等;消費性的精神幸福如對文藝作品和表演的欣賞等。不言而喻,創造性的精神幸福遠遠高于享受性的精神幸福。
人生哲理152
西方有一句名言:吃和睡是豬的生活。難道加上玩和樂,就是人的生活?物質幸福實際是人和動物都有的,只有精神幸福才為人所獨有。所以物質幸福是低級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則是高級的、上乘的幸福。因此,馬克思最喜歡說的話就是:“思維的享受是最高的享受。”“即使是罪犯的思想,也比天上的奇跡更燦爛輝煌。”
一切都可能改變
瑪麗整理舊物,偶然翻出幾本過去的日記。
日記本的紙張有些發黃了,字跡透著年少時的稚嫩,她隨手拿起一本翻看。
“今天,老師公布了期末成績,我萬萬沒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這是我入學以來第一次沒有考第一,我難過地哭了,晚飯也沒有吃,我要懲罰自己,永遠記住這一天,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敗和痛苦。”
看到這里,瑪麗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經記不得當時的情景了。也難怪,自離開學校后這十幾年所經歷的失敗與痛苦,哪一個不比當年沒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過這一頁,再繼續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難過。我不知道媽媽為什么那樣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親媽媽?我真想離開她,離開這個家。過幾天就要選擇大學了,我要申請其他州的大學,離家遠遠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這個家!”
看到這,瑪麗不禁有些驚訝,努力回憶當年,媽媽做了什么事讓自己那么傷心難過,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來。又翻了幾頁,都是些現在看來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是在當時卻感到“非常難過”、“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難忘”的事。看了不覺好笑,瑪麗放下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開,只見扉頁上寫道:“獻給我最愛的人——你的愛,將伴我一生!我的愛,永遠不會改變!”
看了這一句,瑪麗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現出一個男孩的身影。曾經以為他就是自己的全部生命,可是離開校門以后,他們就沒有再見面,她不知道他現在在哪兒,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愛沒有伴自己一生,她的愛,也早已經改變。
許多人曾經以為只要好好愛一個人,就不會分手,現在才知道,你對他好,他也一樣會愛別人。曾經以為自己不會再愛上第二個人,可是一旦你經歷著一生中的第二次愛情,就會發現和第一次一樣甜美,一樣折磨人,一樣沉迷,一樣刻骨。
人生哲理153
經歷了許多的人,許多的事,歷盡滄桑之后,你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以改變的。美好、快樂的事情會改變,痛苦、煩惱的事情也會改變,曾經以為不可改變的,許多年后,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改變了。而改變最多的,竟是自己。不變的,只是小孩子美好天真的愿望罷了!
助聽器改變人生
約翰的母親配了助聽器,家里頓時安靜了下來。過去大家總是聽見她在廚房用力地關柜門,將鍋盆撞擊得鏘鏘震耳;餐桌上每當她放下碗時,大家更極力地忍耐那碗底與玻璃桌面的強力撞擊。尤其使人受不了的是她推電鍋,如同粉筆滑過滯澀黑板時令人汗毛聳立的銳利音響。
可是,一下子全不見了!甚至她忙碌地在廚房工作,都令人難以覺察,反倒是,當她剛配上助聽器,走出醫院時,第一句話就是:這里的車子怎么那樣吵?回到家,更是麻煩了!老人家開始抱怨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太大,又說鸚鵡叫得令她想過去把它掐死,甚至電話鈴響和別人打噴嚏,都能把她嚇一大跳。
于是過去唯恐鈴聲不夠大、甚至得將無線電話放在她枕邊的事情,全做了180度大轉變,親友未進門,更得早早叮囑:別再對著老人家的耳朵猛喊。
尤其妙的是,她自己的嗓門也突然降下了一大半,過去如洪鐘的聲音,頓時變成了低語,好像說的都是秘密,她說不敢大聲,因為怕炸了自己的耳朵。
跟著老人家便有些得意了起來,笑著警告家里每一員,以后別想再背地里說她壞話,因為連其他人關著門講話,她都可能聽得見。指著自己的耳機,老人家說:“我的耳朵比你們強,可大,可小,碰到你們講悄悄話,只要我把耳機調大聲一些,就成了順風耳!”老人家果然厲害得有些可怕,走在街上,鄰居老太太正跟媳婦聊天,年輕人尚且沒有聽見說什么,老人家卻老遠地搭上了話,敢情她全聽到了,原來是因為過去耳朵不好時,她是半聽半猜,日久幾乎能從對方嘴唇的移動,來猜想內容,如今聽力增進幾倍;加上“看”的功夫,自然有了過人之能。
當然助聽器也有缺點,就是只戴在右耳,聲音即或發生在左邊,她也覺得從右邊傳來,過去大聲講話,她的裸耳還能聽見,現在右耳變得敏銳,左耳就完全沒有用了。在花園里,只見她一面種菜,一邊不斷地轉頭四顧,尋找啁啾的小鳥和鳴蟬;行在街上,后面有車駛近,老人家總是做成要躲避的樣子,正如她所說:前10年,不知是怎么過的,倒沒讓車撞上,只是也沒覺得世界這么吵。
人生哲理154
這世界真有這么吵嗎?對于不覺得吵的人,會不會正像是母親未戴助聽器前,自己反而是噪音的最大制造者?同樣的,作畫時用強烈色彩的藝術家,吃飯時要大咸大辣的老餐,只怕實際上,對色彩和味道的感覺,反而比一般人來得遲鈍。至于那些一天到晚覺得生活太單調的人,恐怕不是真單調,而該怨自己體味生活情趣的能力太差。
人生如吃飯
馬克去向一位智者請教一些關于人生的問題。
智者告訴馬克:“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
馬克一時沒有轉過彎兒:“人生像吃飯這么簡單?”
智者不緊不慢地說:“就這么簡單,只不過用嘴吃飯人人都無師自通,用心吃飯則有一定難度,即使名師指點也未必有幾個能學得會。
“聰明者為自己吃飯,愚昧者為別人吃飯;聰明者把吃飯當吃飯,愚昧者把吃飯當表演;聰明者在外面吃飯時喜歡AA制,愚昧者卻喜歡呼朋喚友搶著付賬;聰明者吃飯既不點得太多,也不點得太少,他知道適可而止,能吃多少,就點多少,他能估計來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則貪多求全、拼命點菜,什么菜貴點什么,什么菜怪點什么,等菜端上來時又忙著給人夾菜,自己卻剛動幾筷子就放下了。
“他們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個‘吃相文雅’的姿態;聰明者付賬時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結賬時心驚肉跳,明明賬單上的數字讓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卻還裝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氣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似的;聰明者只為吃飯而來,沒有別的動機,他既不想討好誰,也不會得罪誰;愚昧者卻思慮重重,又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又想拉業務,他本來想獲得眾人的艷羨,最后卻南轅北轍、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別人的恥笑,就是引來別人的利用。吃飯本是一種享受,但是到了他這里,卻成為一種酷刑。
“吃飯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光怪陸離的東西實在太多,誰也無法說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種模式算是成功,哪種模式算是失敗,唯一能說明白的也許只有三點: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不要麻煩任何人為你代勞,也不要搶著為任何人代勞;第二,要多照顧自己的情緒,少顧忌他人的眼色,太多顧忌別人,把自己弄得像個演員似的,實在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訂太高的目標。就像吃飯,你有多大胃口、你有多少錢,就點多少菜,千萬不要貪多求全。”
人生哲理155
人生本來是一系列美好無比的享受,可是真正享受到這些樂趣者又能有幾人呢?由于無視一些基本原則,那么多人的生命都白白浪費了。就像那些搶著請客的人,花掉的冤枉錢不比任何人少,得到的快樂不比任何人多,辛苦一場,勞民傷財,最后經常連坐出租車的錢都沒有,只好餓著肚子步行回家,去泡方便面!
生活其實很簡單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母親問:“為什么?”小孩說:“因為媽媽今天一天都沒有生氣。”——原來要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經常燈火通明,有人問:“你們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燈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說:“我們的燈管也常常壞,只是我們壞了就換而已。”——原來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常常換掉壞的燈管就可以了。
住在田邊的螞蚱對住在路邊的螞蚱說:“你這里太危險,搬來跟我住吧!”路邊的螞蚱說:“我已經習慣了,懶得搬了。”幾天后,田邊的螞蚱去探望路邊的螞蚱,卻發現它已被車子壓死了。——原來掌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候,剛好有只烏龜經過,從此以后,小雞就打算背著蛋殼過一生。它受了很多苦,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大公雞。——原來擺脫沉重的負荷很簡單,尋求名師指點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樂地走著,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原來快樂很簡單,只要放棄多余的包袱就可以了。
有個年輕人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有毛病的腳踏車,年輕人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后來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年輕人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原來要獲得機會很簡單,勤勞一點就可以了。
有一個網球教練對學生說:“如果一個網球掉進草叢里,應該如何找?”有人答:“從草叢中心線開始找。”有人答:“從草叢的最凹處開始找。”有人答:“從草最高的地方開始找。”教練宣布他的答案:“按部就班地從草地的一頭,搜尋到草地的另一頭。”——原來尋找成功的方法很簡單,從頭做起,不試圖走捷徑就可以了。
有幾個小孩都很想成為一位智者的學生,智者給他們一人一個燭臺,叫他們要保持光亮,結果好多天過去了,智者都沒來,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燭臺。有一天智者突然到來,大家的燭臺都蒙上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被大家叫做“小笨蛋”的小孩,雖然智者沒來,他也每天都擦拭,結果這個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學生。——原來想實現理想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人生哲理156
生活其實很簡單,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偏頗或不對頭,才把自己弄得手忙腳亂,頭昏腦漲。
化妝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
作家卡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的。
對于這生活在與自己完全不同領域的人,卡爾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他印象里,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能的人所應追求的。
因此,他忍不住問化妝師:“你研究化妝這么多年,到底什么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對于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妝師露出一個深深的微笑。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并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后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化妝師見卡爾聽得出神,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這是非常高明的見解!——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卡爾感嘆地說。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尊嚴,這樣的人就不化妝也丑也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卡爾不住地點頭。化妝師接著做了這樣的結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妝師嗎?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這樣,你懂化妝了嗎?”
卡爾深為自己最初對化妝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人生哲理157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層次的。這個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這樣才能引起非常自然的生命的改變。
人生離不開加減乘除
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講選擇和放棄,形象地說,人生是離不開加減乘除的。
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總是要追求一些東西,追求什么是人的自由,所謂人各有志,只要不違法,手段正當,不損害別人,符合道德倫理,追求任何東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奮工作,奮力拼搏為的是升職;有的人風里來雨里去,吃盡苦頭,為的是增加手中的財富;有的人廢寢忘食、發奮讀書是為了增加知識;有的人刻苦研究藝術,為的是增加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為的是增加才能;有的人……
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豐富多彩。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鼓勵個人用自己的雙手,增加人生的價值和內涵,使人生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實。加法人生的原則是提倡公平競爭,不論在物質財富上還是在精神財富上勝出者,都應給予鼓勵。加法人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減法。人生是對立統一體。哲人說人生如車,其載重量有限,超負荷運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辨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用減法減去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之父,他在第二屆總統任期屆滿時,全國“勸進”之聲四起,但他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堅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減法,至今美國人民仍自豪于華盛頓為美國建立的制度。他們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玩味和思考。
人生需要用乘法。人生的成功與否,與個人努力有關,更與機遇有關。哲人說,人生的道路盡管很漫長,但要緊處就那么幾步。對于人生而言,奮斗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機遇也是十分關鍵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時幾次、幾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奮爭能抵得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幾十年的奮爭。從這一意義上講,在關鍵時刻把握住人生就實現了人生的乘法。
比爾•蓋茨在人生關鍵時刻選擇了微軟,這一選擇為他日后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假如他當初不選擇這一行,他完全可能變成一個普通的人。
人生哲理158
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講運算,人生是離不開加減乘除的。
人在關鍵時刻,常要有勇氣、認真和耐心,道路選準了,奮斗才會有應有的回報,人生的光環隨之而來。
永遠感謝父親
朋友風塵仆仆地從山野歸來,收獲了頗為厚重的美術作品。在那間狹窄的畫室里,她興奮地請理查德來鑒賞。理查德的腦海中沒有任何專業的鑒賞概念,只是對畫中的各色人物產生了興趣,似乎早已忘記了主人讓他看畫是為了證明她畫技的高超。
理查德的安靜與專注令朋友感到安慰,她把一杯香茶遞給他,說:“我正在為一個重要畫展作準備作品,你以一個參觀者的身份,從中為我挑出一張好嗎?”
理查德隨口應著,眼睛卻盯住了一幅命名為“父親”的畫,那是一位面目蒼涼的老人,孤寂地坐在老樹下,雙眸黯然,似乎透出了一種沉重與無奈。“這是……”朋友掃了一眼,說:“那是我的爸爸。3年前老人來看我時隨便畫的,不好意思。唉,你還是多看看我的新作吧。”話音剛落,她便順手抽走了“父親”,扔入了被她否定的一堆畫紙中。
理查德的心中悸動一下,為了那位畫中的父親。因為朋友曾向他講述過自己的身世,她幼年喪母,父親含辛茹苦地供她讀書上大學,決心幫她實現當一名畫家的人生夢想。可如今小有成就的她,就這樣把“父親”隨意地遺忘了。
在理查德告辭之際,朋友執意要他拿點意見,她說她相信他的感覺。理查德從那堆畫中挑出了“父親”,真誠坦白地告訴她:“我選這張,因為他是父親,你是以一個女兒最淳樸的心來作畫的,而不是以一個畫家的身份。”
3個月后,理查德接到了朋友的贈票。在那個寬敞而靜穆的展廳中,他看到了“父親”。不遠處,朋友攙扶著她的父親向他走來。她說:“我把我爸從老家接來一起住了,趁機再多給老人畫幾幅像。”她的父親慈愛地望著出息的女兒,眼中閃現出了希望的亮色。
理查德一直記著朋友走出展廳后說的一番話。她說自己這些年太投入事業,變得過于急功近利了,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竟然淡忘了許多美好的東西。“我的靈魂一度隱藏在了冬季,是你幫我找回了靈魂的春天,謝謝你。”
理查德說:“不要感謝我,我們都應感謝‘父親’。”
人生哲理159
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生活,忘記自己的父母,即使在搞藝術創作的時候。
沒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是快樂的
弗蘭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宮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師,主要任務是陪七位小公主閱讀英文童話,每年的收入是英國首相布萊爾的40倍。不過,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劍橋讀書的那天,有
二百多名記者云集在圣凱瑟琳學院門口打探內幕,鑒于有協議在先,她回避了所有的提問。
一位陪同小公主閱讀童話的人到底出了什么差錯?人們有很多猜測。法國的一家報紙說,是因為弗蘭西斯和某位王子產生了戀情,在王宮里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德國的一家報紙說,弗蘭西斯是被美國安全局買通的一名特工,在傳遞情報時露了馬腳;阿拉伯的一家報紙說,弗蘭西斯小姐合同期滿,她的離開屬正常解聘……總之,眾說紛紜,誰也不知道哪一條是弗蘭西斯被解聘的真正原因。
2001年圣誕節,一封來自沙特公主的電子郵件透露了實情。這封郵件是向弗蘭西斯問候圣誕快樂的。在郵件中,小公主回憶了和弗蘭西斯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她說,你還記得我們一起讀《安徒生童話》時問你的問題嗎?我們傻乎乎的,真是愚蠢至極,以至于造成今日的離別。
原來公主們在讀童話時,問了弗蘭西斯這么一個問題:“誰的妻子最快樂?”
當時弗蘭西斯反問了她們:“你們認為呢?”
七位小公主齊聲回答:“農夫的妻子最快樂!”
“難道國王的妻子、百萬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詩人的妻子不快樂嗎?”弗蘭西斯問。
“不快樂。”七個小公主回答。
“為什么?”弗蘭西斯接著問。七個小公主答不上來,她們只知道,在童話故事里,沒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是快樂的,也沒有一個百萬富翁的妻子是快樂的。
后來,弗蘭西斯給她們講了其中的原因,并告訴她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真正快樂的男人,才能帶給女人真正的快樂。誰知這句話被人告密,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解除聘約的通知。
2001年末,美國《紐約時報》財經版評選“十大金句”,弗蘭西斯的那句話破天荒地被選了進去。因為她因那句話,失去了一百萬英鎊。
人生哲理160
在生活中,真正的快樂和地位是沒有關系的。追逐名利、陷身于繁雜的事務當中,即使地位顯赫,也很難得到真正的快樂。
人不是必須要成為另一種東西
人類的煩惱根源,不是做人,而是“我想變成什么”。
自會說話開始,便有大人問:“你長大后希望做什么啊?”
從那一刻起,小小孩子便以為人必須要成為另一種東西。
再加上自小學起,作文題目必定有:“我的志愿”——我要做醫生,我要做律師,我要做教授,我要做總統……
一出生的訓練,并非自自然然地做個人,而是做另一種有自有標的生物。
踏進社會后,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更多了,成為醫生的,想做最好的醫生;成為商人的,要賺比別人更多的錢;連本來養性怡情做學問的,都心里緊張焦躁:“為什么某某比我出名?”“為什么某某的書銷量比我好?”……
人到底還想變成什么呢?
小草只做小草,樹木只做樹木,鳥兒只做鳥兒,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類不做自己。
想成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煩惱失望。
原始人大概不會失眠,思想原始嘛!豬也不會憂心,更不會想及好壞,天天問自己:“我是只好豬還是壞豬?”
人類怎么看豬,老虎怎么看豬,豬才不理呢!動物吃飽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人幾時才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