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于都地處贛州市東部,距贛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東鄰瑞金,南接安遠,西連贛縣,北毗興國和寧都;位于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之間;轄23個鄉鎮,357個行政村,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南北長83.25公里,東西寬63.33公里;人口94.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6.74 萬,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在貢江鎮,該鎮面積154.65平方公里,轄28個村和8個居委會,總人口16.85萬。改革開放以后,農業人口向城市化轉移速度加快,僅2000-2005年就轉移6.5萬人;城區面積由改革開放初期3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境內少數民族有畬族,占總人口的0.4%;境內通行客家方言。
于都始建縣于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稱“于都”。建縣時幅員遼闊,所轄地域含現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安遠和尋烏諸縣。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沖”之稱。古時于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設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蘇區時期,先后分設于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于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于都縣城。
于都境內地貌復雜,有盆地、丘陵地、丘陵和綿延的山地,也有寬廣的山間河谷堆積平原及崗地,整個地勢由一系列平行山嶺與許多大小不等、成因多樣的盆地組成。總體上是南嶺山系武夷山的余脈,屬丘陵低山區,四周群山環抱,東、南、北三面地勢較高些,逐漸向中、西部傾斜。位于靖石、盤古山、利村之間,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為境內最高峰;峽山與贛縣交界處的貢水河床為縣域最低處。境內河流屬贛江水系,總長度1283公里,主要河流有貢水、梅江、濂江,其中貢水在境內的長度為66公里。出露地層以震旦紀、白堊紀為主,分布最廣。全縣耕地面積49.3萬畝, 有效灌溉面積34.2萬畝,山地面積321萬畝,丘陵面積212.6萬畝,平原面積47.7萬畝,江河水面16.2萬畝,水力蘊藏量達38.7萬千瓦。
于都屬典型的亞 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9.7℃。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別是8.2℃和29.7℃,極端氣溫為39.9℃和-8℃,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4-5月降雨量約占全年的47%,年日照時數1621.9小時,年均無霜期305天。有寒潮、臺風、高溫干熱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影響。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占全縣總面積的67.8%,水稻土占11%。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有鎢、錫、鉍、鋅、金、銀、銅、鐵、錳、稀土、灰石、透閃石、耐火粘土等28種,是贛州市重要的礦產品基地。其中鎢礦有大、中型礦區7處;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
改革開放以來,于都工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 2005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2.31億元,比1978年(2829萬元)增加了43.5倍。2005年主要產品產量:鎢精礦年產量達2997.26噸、發電量722.8萬度、齒輪845萬件、原煤5.5萬噸、水泥62.3萬噸。而1978年65%鎢精礦產量僅526噸,發電量71.17萬度,水泥1591噸,石灰93204噸。目前于都已形成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機械電子、現代輕紡和食品加工為主導的五大支柱產業。鐵山垅鎢礦、江鈴齒輪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水泥有限公司、國興集團東方紅于都旋窯水泥、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和以泰電子廠為本縣及至省市知名企業。
于都工業園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31億元,完成“三通一平”面積3700畝,引入縣外資金29億元,簽約項目146個,動工建廠企業17家,投產企業42家,被評為省重點工業園區。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