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之時,四海蒼穹,人間更不知取火烹飪,蕓蕓眾生何嘗不以食為天。
元末,朱元璋,陳友諒兩支農民軍在江西鄱陽湖大戰,在一次惡戰中,朱元璋不敵,敗退鄱陽湖星子,倉皇往豫章城方向奔逃。人困馬乏,正午時來到豫章城不遠的蔣巷垾上村,從一所殘破的茅屋經過,突聞一濃香,朱元璋立即下馬,走上前去,推開茅屋的門,見屋里有一位老阿婆,老阿婆正坐在火炭爐的旁邊,用草扇扇著火炭爐的火,而火炭爐上面放著生鐵砂鍋冒著香氣,在饑餓之中,朱元璋迫不及待,乞求老阿婆:可飲用砂鍋里香色誘人的食物嗎?老阿婆笑著對朱元璋說:這砂鍋里的食物是專門為我兒媳準備的,我兒媳剛產,產婦需調理,特備豬肚和土雞結合,煲制而成,可使產婦得及時補血,調脾胃和提高免疫,然后問朱元璋:將軍為何疲乏。朱答經過,老阿婆面帶笑容隨手揭開砂鍋蓋子,然后拿了泥碗,從砂鍋盛了一碗鮮香郁濃湯呈給朱飲用,朱食后,贊不絕口,后來,朱元璋統一全國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面對每天山珍蔬果的厭倦,忽然想起當年征戰時豫章府蔣巷垾上村的老阿婆肚包雞湯,朱元璋擇日私訪,帶上御廚,來到此地,因戰亂老阿婆已不在人世,朱對老人的恩惠,特御賜名為《阿婆肚包雞》。后更名為《黃氏肚包雞》。
肚包雞完全繼承黃氏阿婆秘制炭火的煲制法,以景德鎮的砂瓷為器具,精配新鮮豬肚與農家土雞,加以天然鄱湖礦泉水為原料,置入風火爐,爐炭衡溫煲制八小時以上而成。砂鍋之妙處在于碳火,水汽與砂瓷兼陰陽之性,久煲之下豬肚與土雞鮮味及營養成分溶解于湯中其一而雙味,鮮香淳濃,食后令人久而難忘,當現代都市人和成功人士聚高雅宴飲于高堂之上,竟有如此肚包雞,喜好中華美食者。當以一品為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