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樂安歷史悠久,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屬越,周屬楚,秦屬于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隋屬崇仁縣。南宋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設立縣制,轄天授、樂安、忠義、云蓋四鄉,并以一鄉名而得縣名。建縣后屬撫州,元代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民德年間先后屬豫章道、第七行政管轄,建國后屬撫州地區管轄?h治為鰲溪鎮,自設縣至今共有855年的歷史。
地理位置 樂安縣位于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介于北緯26°50'~27°45'、東經116°10'~116°36'之間。東與撫州市的崇仁、宜黃縣接壤,西與吉安市的永豐、新干縣相鄰,南連贛州市的寧都縣,北靠宜春市的豐城市,是連接撫州、宜春、吉安、贛州四市之要塞?h城距省會南昌市160公里、京九鐵路八都站50公里,上海市880公里、杭州市660公里、廣州市720公里、福州市580公里、廈門市770公里、武漢市602公里,基本形成7小時經濟圈。即將動工興建的撫吉加密高速將穿越我縣腹地,與贛粵、京福兩條高速公路相連,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的距離。
行政區劃 全縣轄9個鎮(鰲溪鎮、公溪鎮、山碭鎮、龔坊鎮、戴坊鎮、牛田鎮、萬崇鎮、招攜鎮、增田鎮)、6個鄉(南村鄉、湖坪鄉、羅陂鄉、湖溪鄉、谷崗鄉、金竹畬族鄉)、1個墾殖場(大馬頭墾殖場),175個行政村,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7萬畝,是撫州市轄區內面積最大的縣。截至2009年底,全縣總人口為36.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7萬人,勞動力資源14.5萬人。人口以漢族大多數,占96%,先后有畬、回、滿、苗、蒙古、土家、侗等十個少數民族遷入。少數民族以畬族人口最多,聚居于該縣南部山區,金竹流舍村、招攜徐田村是畬族最大的聚居點。為充分落實民族政策,加快發展民族經濟,2002年經省政府批準成立金竹畬族鄉。
經濟發展 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樂安縣被列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了加速經濟發展,盡快脫貧致富,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審時度勢,積極實施“治貧興縣、優農穩縣、重工富縣、交通活縣、旅游旺縣、城建塑縣”六大戰略和趕超型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4.79億元,三大產業比為24.6:38.1:37.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3億元;財政總收入2.2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62.88元。
社會事業 近年來,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事業也取得長足進步。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3%,至2009年底,有線電視用戶達3萬多戶,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科教興縣戰略扎實推進,全縣共有中學23所,小學291所,專任教師近3000人,近年來每年向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1500多人;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萬余人,為全縣科技創新和推廣提供智力保障;有各類醫院、衛生院27個,農村醫療站205個,床位511張,衛生技術人員880人,防疫、保健事業得到發展,各種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大力實施下崗職工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大病醫療救助等各項保障措施,困難群體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信訪工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自然資源 樂安縣內自然比較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境內地下、地表已探明的資源有:瓷土650萬噸、原煤150萬噸、石灰石400萬噸、瑩石13萬噸、花崗巖4億立方米,品位高的還有石英石、稀土、鉛鋅銀、水晶石、鎢、銅、錫、砂金和優質天然礦泉水等。境內氣候溫和,屬亞 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有草山、草坡25.5萬畝,水面15萬畝,植物資源1190種,是全國商品木竹基地縣和江西省重點林業縣之一,F有山林面積278.4萬畝,毛竹林面積25.4萬畝,毛竹蓄積量2280萬根,年出產竹筍1200萬噸。有包括華南虎在內的野生動物約269種。
旅游景點 樂安山水鐘靈、風景奇秀,境內奇山異石、名勝古跡眾多。有號稱“江南絕頂三峰”的道教圣地大華山,有兼廬山瀑布之秀美和黃果樹瀑布之雄奇的金竹26處飛瀑,有民族英雄文天祥幼時讀書的石橋寺,有綿延烏江兩岸10余華里、古樹參天、江南第一、令中外游客流連忘返、贊嘆不已的“中國第一古香樟林”。特別是“千古第一村”流坑村以其歷史上昌盛的科舉文化、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融于自然的山村環境、別具一格的村落布局、精美絕倫的建筑裝飾、積厚流廣的宗族遺存、古樸純美的民俗風情、絢麗多彩的鄉土文化而聞名于世。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還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目前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個歷史文化名村)。此外還有紅四軍第四次反圍剿主戰場地址——登仙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樂安留下了許多光輝戰斗的足跡。與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崗山”競相呼應,構成了我縣集“紅色、綠色、古色”為一體的特色旅游資源。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