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縣位于吉林省東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北部,東與琿春市,南與圖們市、延吉市,西敦化市,北與黑龍江省寧安、穆棱、東寧接壤。汪清縣屬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3.9℃,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無霜期為110—130天,年日照時數為2700小時。汪清縣幅員9016平方公里,轄汪清鎮、天橋嶺鎮、百草溝鎮、羅子溝鎮、大興溝鎮、春陽鎮、東光鎮、復興鎮8個鎮和雞冠鄉1個鄉,東、西城2個街道辦事處,200個行政村,有汪林、天林、大林三大州屬森工企業,總戶數為88827戶,總人口為253696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16331人,占總人口的45.9%。全縣有漢、朝、滿、回、蒙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2%,其中,朝鮮族人口72614人,占總人口的28.6%。人均占有耕地2.1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9人。計劃生育率為9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8‰。全縣實有耕地面積為33999公頃,草原面積56491公頃,水域面積為6827公頃,林地總面積為78415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6%。
汪清的自然景觀融山、水、林于一體,已規劃開發的滿天星風景區,具有“水曠、山幽、林秀、雪佳”的特色,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民委主要領導題詞命名為“中國朝鮮族博覽城”,景區內每一個景點都展示著朝鮮族的文化風情。縣內十里平、四方臺等旅游區,山明水秀,綠樹如蔭,風光旖旎。縣境內水系發達,分布均勻。有大小河流144條,河川年徑流量18.2億立方米。現已建成水電站7座,滿臺城水電站年可發電8730萬千瓦小時。加快水利、水能的綜合開發利用,是汪清縣經濟的一大潛力。地下礦泉水味甘清澈,經省級鑒定有5處,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各種自然資源尚待進一步開發。
全縣林地面積784159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89.4%,活立木蓄積量為7250萬立方米,有紅松、白松、魚鱗松、沙松、臭松、長白落葉松、水曲柳、柴油椴、白樺、赤松、色木等3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年可提供商品木材70萬立方米。在鞏固現已開發的木材加工項目的基礎上,形成產業優勢,擴大出口,向木制品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的潛力極大。
現已探明的有30多種,礦點129處,主要有金、銅、鎢、鉬、煤、石灰石、水晶石、花崗巖、大理石、麥飯石、玄武巖、油母頁巖等,其中石灰石的儲量尤為豐富,保有量有2億噸。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利用。
2007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6.3:31.0:42.7。預計到年末,汪清生產總值完成2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2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1%、45.5%、18%和10%。工業經濟運行良好,強力推進油頁巖、石灰石、木制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發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3家,實現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10.1%。以滿天星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的旅游休閑業不斷壯大,景區功能日趨完善,接待游客突破20萬人次,現代物流、連鎖經營、信息服務等新型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縣進出口總額完成1960萬美元,同比增長15%;全年累計洽談項目65項,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8億元,同比增長183.3%。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收入顯著增加。
2007年,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通過政策扶持,培育壯大了德興釀造、延邊干菜加工廠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博維藥業、丹華公司等14戶企業先后被列為省、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對農村經濟輻射帶動功能不斷加強。依托龍頭和市場,特色產業基地逐步壯大,全縣袋料木耳發展到1.2億袋,產值超過2億元;五味子、人參等中藥材留存面積達到7471公頃,產值超過4500萬元;黃牛、狐、貉等經濟動物存欄總量達25萬頭(只);煙葉、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5萬公頃。農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縣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到67個,訂單農業面積達到12280公頃,占經濟作物總面積的70%。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年爭取扶貧專項資金4800萬元,共實施扶貧項目72個。汪復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縣城至鄉鎮路面硬化目標。新修通村公路9條、81公里,新建和改造泥草房471棟,解決11個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廟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完工,農田水利設施更加完善。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62%。完成植樹造林4780公頃,綠化村屯23個、公路115公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大田滅鼠、黃牛改良等40項農業科學技術,開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12期、培訓農民3.5萬人次,全年農村輸出勞動力8500人次。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減輕了農民生產生活負擔,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
2007年,是我縣歷年來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的一年,全縣在建項目達215個,比去年增加9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62個,新開工項目184個,累計完成投資25.6億元。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龍騰公司油頁巖二期工程、德全水泥集團日產萬噸熟料生產線、生物質能熱電聯供、林源木業等一批拉動全局的大項目順利開工。這些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可累計完成投資40億元,實現產值50億元、稅金3億元。圍繞礦產資源開發,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先后有16支地質勘查隊進駐縣內73個礦點開展勘查工作,投資4000萬元的金達礦業、投資1500萬元的青松礦業等項目相繼落戶汪清。依托“中國木業之都”品牌,斯宅木業、海州木業等一批投資過億元的木制品加工企業順利開工。園區載體功能和特色優勢顯現,高度重視工業集中區建設,“一區八園”開發向縱深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以園區為主戰場的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25萬元,有56個項目進駐園區,累計引進資金24.7億元,其中,縣工業集中區13戶。后續項目儲備充足,新增儲備項目3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千萬元以上項目11個,百萬元以上項目21個。
積極開展文明衛生城市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城區“綠亮凈美”工程,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780萬元,新增城區綠地面積20.3公頃,安裝更換路燈342基和其他亮化設施,完成了城區23條、5.6萬平方米街路的維修改造,新建各類環衛設施122個。加快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和建設步伐,投資46.6萬元,解決了南山社區17年無法正常飲水和地稅局區域長期飲用劣質水問題。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完成了6個區段共423戶、2.1萬平方米棚戶區拆遷任務,開發建設居民住宅10.3萬平方米,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加強。落實再就業各項政策,開發城鎮就業崗位5450個,新增就業人員5350人。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達到4.8萬人,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發放率達10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達到2.6萬人,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深入開展,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3萬人、4萬人和3.7萬人。關心弱勢群體生活,對289名殘疾人實行了責任包保。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累計投資750萬元,對24所中小學教學樓和學生宿舍進行了維修改造。積極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公用經費650萬元。重視并加強朝鮮族教育,大力開展職業教育、****教育,累計為縣域經濟發展培訓各類人才6.5萬人次,縣職業高中被評為省級重點。深入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和應用,成功申報“省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基地縣”。卓有成效地開展朝鮮族民俗文化博覽會活動,文化體育、旅游工作扎實推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城鄉醫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得到提升。鞏固和壯大現有財源基礎,強化稅收征管,財政運行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工商、統計、國土、安全生產、人口和計劃生育、節能減排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強。審計、氣象、人防、老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