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位于大青山南麓、黃河北岸、土默川西部,有近300年的歷史,總面積423平方公里,人口近51萬,有蒙、漢、回、滿、朝鮮等26個民族,有伊斯蘭教、基督教、漢佛教、喇嘛教、天主教5個宗教界別。地理坐標--東經110度,北緯40度35分。城區總面積423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310毫米,年蒸發量2342毫米。東河區地處中溫帶,年平均氣溫6.4攝氏度,夏季氣候涼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東河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素以“水旱碼頭”、“塞外通衢”著稱,昔日曾是包頭西部地區的皮毛、糧食、藥材集散地。東河區解放初期是包頭市黨政機關的所在地。1956年,市委、市政府遷往新區,將包頭市的一區、二區、回民區合并為一個市轄區,并以境內季節性河流—“東河”命名為東河區。
東河區交通比較發達,具有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多種運輸功能,是內地連接西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京包、京蘭、京石、包白、包神鐵路經過東河區,此外,還有包頭直達太原、西安、寧波的列車等。包頭民航站位于東河,有定期班機可飛往北京、上海、太原、西安、武漢、廣州等地。東河區的公路交通也十分方便,110國道經過東河區。呼包高速公路終點在東河區。
近年來,東河區構筑并全力推動“東、西、南、北、中五大特色經濟區域”聯動發展,全區經濟發展年年實現新跨越,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區上下攜手并進,正在奔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明天。
東河區初步探明礦產資源有煤,鐵、云母、石棉、石英等。煤,儲量2000萬噸,產地楊圪塄。鐵,儲量2000萬噸,產地北山壕賴溝。云母、石棉、石英等,儲量豐富,產地楊圪塄。水資源串富,黃河流經本區南沿,近郊尚有南海公園,均利于工業、民用、水產、養殖及旅游業的開發。北梁、西郊部分土地尚待利用。太陽能源豐富,為節約其它能源提供了可能。
東河區是解放初期包頭市黨政機關所在地。1956年,市委、市政府遷往新區,將包頭市的原一區、二區、回民區合并為一個市轄區,并以境內季節性河流——“東河”命名為東河區。
文化隊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不足百人發展到現在數百人的文化隊伍。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包括歌舞娛樂市場、音像市場、書報刊市場電影市場、演出展覽市場、美術文物市場、文藝培訓市場在內的7個門類、28個內容的各種經營場點400多個,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多內容,高中低檔俱全,從業人員近千人的初具規模的文化市場。群眾文化日益豐富多彩,形成以企業文化為龍頭,社區文化、鄉鎮文化、校園文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城鄉之間文化網絡初步形成,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事業長足發展,有線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增加了收看內容。文學藝術工作者先后創作出一大批有影響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攝影、書法、篆刻等優秀作品,受到自治區和國家的褒獎。每年一屆的消夏文化節以及其它的大型文化活動,進一步活躍和豐富了東河區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