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左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轄8個鎮5個蘇木,總面積80412平方公里,人口近15萬,有蒙、漢、回、滿、朝鮮、達斡爾等23個民族。巴彥浩特是阿拉善盟和阿拉善左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阿拉善左旗位于西北和華北的結合部,地處京、津、呼、包、銀經濟帶與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交匯處,東與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相連,南與寧夏交界,西與甘肅為鄰,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188.678公里。烏海至巴彥浩特一級公路、銀川至巴彥浩特二級公路、旗通公路構成了阿拉善左旗交通運輸大動脈。巴彥浩特距離銀川和烏海機場、火車站均在130公里左右。隨著銀巴高速、臨策鐵路、臨哈高速、支線機場以及中蒙烏力吉口岸的陸續建設,區位優勢將更為凸現。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自春秋戰國時代起,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吐蕃、蒙古等少數民族曾先后在這里繁衍生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開拓者從新疆、青海遷入定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設立阿拉善和碩特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這里是世界蒙古民族傳統禮儀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悠揚的長調,清新的短調,極富感染力的民族舞蹈,喜慶的阿拉善婚禮,華貴的蒙古族服飾,神秘的藏傳佛教,盛大的那達慕,隆重的祭敖包,獨特的民族餐飲,豐富的體育競技活動,展示著阿拉善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神韻,成為民族藝術的瑰寶。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杰出的蒙藏語言大師阿旺丹德爾的故鄉。經過多年的挖掘和弘揚,打造了蒙語詩歌、呼麥、奇石文化等有較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使這塊土地充滿了靈氣和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的區域文化特色。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阿拉善精神。
阿拉善左旗幅員廣闊,地形地貌復雜,土壤類型多樣,現有農業用地535.29萬公頃,其中牧草地524.3萬公頃、耕地2.1萬公頃、林地8.42萬公頃。旗內有黃河流經85公里;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原始次生林54萬畝,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西北的天然生態屏障。阿拉善雙峰駝和白絨山羊是兩大地方優良畜種。駱駝數量曾居全國旗縣之首,故有駝鄉美稱。所產駝絨榮獲美國“阿米卡駝絨獎”。被譽為“纖維寶石”的阿拉善型白絨山羊絨榮獲意大利第三屆國際“柴格那羊絨獎”,其細度、光度、白度列世界同類產品之首,為絨中極品。礦產資源優勢明顯,已發現礦產61種,產地316處,探明儲量的礦產35種119處,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27種。煤炭保有儲量17.7億噸,太西煤以“三低六高”(低硫、低磷、低灰、高發熱量、高塊煤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率、高化學活性、高比電阻)著稱于世;鹽儲量1.17億噸。硝、石膏、石灰巖、鐵、銅、金、石墨、大理石、膨潤土、白云巖、花崗巖等儲量可觀,開發潛力巨大。旅游資源遍布全旗。有以廣宗寺、福因寺、延福寺為主的具有濃厚藏傳佛教色彩的八大寺廟古跡,有以賀蘭山森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和以騰格里、烏蘭布和為主的沙漠景觀,景色多樣,風光旖旎。近年來先后開發建成廣宗寺(南寺AAAA)、月亮湖(AAAA)、福因寺(北寺AAA)、通湖草原(AAA)等旅游景區。“秘境阿拉善”聲名遠播,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內外游客。
經過多年開發建設,阿拉善左旗城鄉面貌和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07年全旗生產總值達到82.66億元,增長25.7%;財政收入達到13.03億元,增長46.8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27元,增長13.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391元,增長19.89%。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之列,位居西部百強縣第34位,并挺進全區工業十強旗縣行列。
今后一個時期,是阿拉善左旗發展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站在新的起點上,全旗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依托資源、區位和后發優勢,全面實施統籌發展戰略,全力構筑七大經濟板塊,建設八大工業專業區,培育九大主導產業,實施十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大力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十一五”末,全旗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將分別達到165億元和2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5%左右。
開放的阿拉善左旗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觀光旅游、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