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入石匣鎮
日本士兵在農戶灶臺旁的大水缸里洗澡
今景:城樓早已全部損毀,土路位置變成了柏油路。 攝/法制晚報實習記者 任一陸
1933年,日本侵華部隊侵占東三省后,開始窺探北平、天津,中國軍隊組織長城會戰阻擋日軍東進,其中在密云與河北交界的古北口戰役異常慘烈。近日,一組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古北口照片出現在拍賣行,專家認為歷史意義重大。
其中,一張損毀前的南天門的全景照片,被認為是現有資料中最為清晰的版本,將對未來重修南天門起到輔助作用。
記者發現
日軍侵占古北口原版照片 曝光48張
近日,《法制晚報》記者在華辰拍賣公司看到了這本“私人照片”,照片共48張,均為黑白照片,存放在一個硬紙板黑色相冊中,有的照片四角還用小花輕輕粘貼,記者發現這批照片除了少部分褪色以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難能可貴的是,每幅照片都有文字記錄,包括“南天門攻擊戰偵察機墜落”、“南天門全影”、“河西地雷各種”、“古北口五中隊觀測所”“石匣鎮入城儀式”等。
在攻占南天門的照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南天門的北面已經塌陷了一個大洞,南天門旁的廟宇屋頂被掀翻。
照片宣傳意味濃厚,近景照片中,日本軍官表情凝重、悲壯,身上衣服非常整齊,沒有戰后的狼狽樣,顯得信心十足。一些如慰藉亡靈的照片則采用全景拍攝,人物表情無法看到,即使出現日軍尸體,也被軍服遮蓋。
攝影師還拍下了士兵在中國農戶灶臺旁的大水缸里“入浴”的照片,照片中,這名叫“振龜”的士兵在水缸里,只露出一個腦袋,手持白毛巾,表情搞怪,絲毫沒有對戰爭的恐懼。
探尋來源
從日本藏家手中征集 高價被收藏
華辰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此48張照片均從日本藏家手中征集而來,均為原版老照片,照片估價為9000元到15000元。
影像部經理李欣介紹說,日本的隨軍照片有意識地忽略過濾掉了轟炸、屠殺、死亡這些容易引起反戰情緒的畫面,照片按照出動、戰爭、勝利、入城這些順序排列,由于是日本的原版影像,佐證了古北口戰役。
目前照片已經被一家基金會收藏,拍賣價格加上傭金共為25300元,高于預估價的最高值。
現場回訪
土路成了柏油路 小鎮也被拆除
昨天,記者來到日軍所拍攝的古北口原南天門附近,南天門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個一米多高的地基遺址,遺址上長滿了荒草和灌木,遺址左側是一條寬約5米的道路。道路走向與日軍所拍圖片一模一樣,只是當時的拱門早已經不復存在,土路早已經變成了柏油馬路。
“確實就是在這里拍的,我小時候見過這個城門樓子旁邊的廟。”當地一名60多歲的農民趙先生看到照片后,一眼就認出了古北口曾經的標志性建筑南天門。趙先生只聽長輩說過,南天門被日本人的大炮轟掉了。文革時,門旁的廟宇殿堂也被拆除。
“我們家以前就在這個照片里的最東北角。”在石匣鎮,市民林先生認出當時的石匣鎮城區照片,林先生回憶,當時石匣鎮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小城,每面500米,各面正中設一門,城內隨門設街,因而形成十字街道,分別稱為東、西、南、北大街。1958年,修建密云水庫時,石匣鎮要整體搬遷,小城被拆除,遺址在水庫枯水期時還可以看到。
專家評估
應為日隨軍記者拍攝 彌足珍貴
今天上午,密云縣檔案局副局長林振洪介紹,檔案局也有日軍關于古北口戰役的畫冊,但是這48張照片均為首次發現。這些照片應該為當時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當時日本侵華幾乎每個連隊都有一個攝影記者,這些攝影記者要對日軍侵略進行記錄,并向國內宣傳,與此相比,無論是國民黨軍隊還是八路軍,攝影記者極少。但是不管哪一方面的史料對于研究日本侵華事實都彌足珍貴。
記者約請中國人民大學抗戰史專家楊若荷教授對照片進行鑒定,楊教授介紹,當時共產黨中央機關報《觀察》周刊稱,在長城各個關口的抗戰與南口戰役、淞滬會戰鼎足而立,充分證明古北口戰役意義重大。而當時中國拍攝的照片極少,這些照片從日軍角度記錄了中國抗戰,對于研究古北口戰役意義重大。
最難得
南天門清晰照 為重修做參考
密云縣黨史辦主任郭生河認為,這些影像資料一方面為日本侵華罪行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另外一方面,一些照片,比如南天門已經全部損毀,過去也有一些南天門照片,但是清晰的極少,這次新發現的南天門照片最為清晰。
石匣鎮曾經是密云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方正小城,1958年為了修建密云水庫,石匣鎮被整體搬遷、淹沒,留下的影像資料也很少,目前枯水期還有遺址露出水面,但是隨著南水北調工程完工,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這些照片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料。
對于日后重修南天門、研究密云水庫周邊村落變遷等具有很好的資料作用。
回放古北口戰役
古北口又稱虎北口,是長城上一個重要關口,位于密云縣城東北百余里的燕山山脈中,有“京師鎖鑰”之稱,是兵家必爭之地。9·18事變后,1933年初日軍逼近熱河,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退,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承德,威脅北平、天津。3月12日國民政府中央軍第17軍等軍隊在古北口與日軍激戰,史稱古北口戰役。
戰役歷時70天,中國軍隊傷亡1萬多人,殲敵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