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NELLE法令明確法國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從目前人均8噸減至2噸。減排的途徑主要是減少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消費,因為90%的溫室氣體產生自化石燃料,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光電、風能、生物燃料、地熱等可再生能源,以減少能源生產中的排放。因此,歐盟能源政策要求各國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占能耗總量比要達到23%。而目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效應,減少能源消耗便成為首要途徑。而在法國,建筑是能耗第一大戶,占全國能耗總量的43%,排放量緊隨交通,占全國的25%,建筑節能減排刻不容緩。
為減少住宅等建筑的排放,法令對建筑能耗制訂了如下標準:從目前到2012年,新建建筑能耗應不高于50KWH/M2/年,到2020年,達到“積極能耗”標準,即自產能源超過自身消耗,而屆時現有住宅能耗至少要比目前減少38%,為此,在2020年前,就需要對現有能耗較高的80萬套社會住宅進行節能改造。
目前,法國住宅平均能耗為240KWH/M2/年,比荷蘭高30%,而每平方米取暖能耗是挪威的兩倍,因為挪威房屋隔熱保暖性能較好。法令對新舊住宅節能提出不同標準要求,對新住宅,參照建筑能耗標準執行,挑戰主要來自現有住宅的改造。法令對現有住宅節能改造目標做出了規定:從目前250KWH/M2/年到2020年減少到150KWH/M2/年,到2050年達到50KWH/M2/年。舊有住宅節能改造從技術上講并無難度,也不是非得通過技術更新才能實施。目前,主要改造項目是對住宅的屋頂和外墻進行隔熱處理、安裝高性能的鍋爐等取暖設備、更換舊有窗戶、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熱、供電、燒熱水等等。據實際比較,一個隔熱較好的建筑與非節能環保的建筑的能耗比為1:4。
為鼓勵廣大民眾實施節能改造工程,GRENELLE法令制訂了幾項財政鼓勵措施,主要是“可持續發展凈納稅額免稅優惠”、“生態零利息貸款”、“增值稅減至5.5%”、“生態獎金”等等。這些財政和稅收優惠措施對改造工程涉及的能耗鑒定、購買隔熱材料、更換高性能鍋爐、可再生能源生產設備等等及設備安裝人工費予以補貼,同時對購買或建設低能耗住宅(不高于50KWH/M2/年)也給予補貼,當然同時對申請人、住宅年限、設備、材料的標準、優惠政策申請時間段等等都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限制。為鼓勵大眾充分利用這些政策,法國“能源控制與環境署”在全國雇傭了350名專家,宣傳政策、提供投資咨詢、幫助擬訂節能改造工程計劃、設備購買建議和可享受優惠政策的建議。全國住房署、省級住房信息中心等地方機構也參與進來,比如住房署設立了一個規模為2億歐元的基金,對那些低收入家庭節能改造予以補貼,補貼金額為平均每戶2000歐元。為了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國家還設立了“可再生熱力基金”,對集體住宅通過地熱、沼氣、地熱、太陽能等等能源供熱提供資金支持。上述政策力度可通過“可持續發展凈納稅額免稅優惠”措施略知,GRENELLE法令規定,如業主購買或建設低能耗住宅(不高于50KWH/M2/年),那么其申請貸款的利息可連續7年間享受40%的納稅額減稅優惠,相比較,如果購買住宅未達低能耗標準,那就只能享受第一年40%,后4年20%的優惠。有關政策、及申請條件、技術標準和具體補貼辦法可在法國能源控制與環境署網站上查詢(WWW.ADEME.FR)。
法國住宅節能減排工程擁有較大的市場潛力。2006-2007年,其營業額高達91億歐元,就業人口10萬人。預計到2012年,將實現180-220億歐元的營業額,并新增12萬人就業。同時也增加居民的購買力。在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今天,法國低收入家庭能源開支占家庭開支比例幾年間從10%上漲到15%,去年法國家庭平均取暖價格達1760歐元,比2007年增加384歐元,而根據有關專家提供的數據,一座100平米的舊房實施節能改造后每年可節省能源開支高達1400歐元,可見,今天實施節能改造就是保證明天購買力不下降。在國家層面,節能改造、發展新能源還可以平衡能源貿易、減少能源對外依賴,據全國能源控制與環境署評估,如果從2012年起配套措施落實得力,從現在到2020年,舊房節能改造可以使法國減少1500-2000萬噸石油當量的能源進口。當然,這政策也將同時帶動建筑隔熱材料、供熱設備、再生能源生產、傳輸設備、環保材料等等新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帶動行業上下游產業發展。按照生態部長波爾羅的說法,“綠色住宅”產業沒準能增強法國盡早走出經濟危機的能力。
法國建設環保住宅政策對我的借鑒意義:住宅與工業生產和交通一樣均負有節能減排的重任,國家應將住宅節能改造列入環保計劃;住宅節能改造利國利民,不僅能帶動新興產業(新材料、新能源)部門發展,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也能通過政策杠桿帶動大眾投資消費,進而減少其能源開支,讓百姓得實惠,這是與目前經濟振興計劃“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相契合的,而且與基礎設施建設往往帶動高能耗產業發展相反,節能住宅改造帶動的是“綠色經濟”發展;環保住宅建設的直接結果就是減少能源消耗,也就是較少排放,這不僅能在應對氣候變暖問題上贏得國際叫好,減輕外部壓力,而且還能在碳稅和低碳經濟問題上與西方博弈中贏得先手。
(高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