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自然資源匱乏,長期以來其能源需求全部依靠進口,進口石油目前仍是馬用來發電的唯一能源來源。近年來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持續走高,使馬政府面臨巨大挑戰,去年馬居民支付的電費附加費達到創記錄的95%,使政府進一步感到發展替代能源的迫切性。
按照馬耳他2004年加入歐盟時做出的承諾,馬將實行歐盟的能源和環境政策,這意味著到2020年,馬使用的能源至少10%為可再生能源,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減少20%。這給馬替代能源戰略設定了時間表。
一、 馬耳他能源需求和供應概況
目前馬日常所需的能源全部需要進口,包括發電用燃料、交通用石油產品、以及居民生活所用液化氣等,而馬耳他能源公司(Enemalta Corporation)負責所有能源產品的進口、儲存、分裝、銷售等業務。
目前馬耳他能源公司每年進口燃料油、汽油、柴油、航空燃料、液化石油氣等各種石油產品100萬噸左右,其中:66%為燃料油,主要用于發電;13%為車輛用汽油、柴油;10%為航空燃料。2008年馬全國消費油料96.5萬噸,費用為7.12億美元。
(一)馬耳他能源需求
1、電力
馬電力的消費結構是:居民用電36%、商業用電33%、工業用電29%、路燈照明用電2%。
目前馬耳他的電力需求幾乎全部由Delimara和Marsa兩個發電廠提供,這兩個發電廠均屬于馬耳他能源公司,總發電能力571兆瓦,通過燃燒燃料油產生電力,并通過覆蓋馬耳他島和戈佐島的獨立電網傳輸。
Delimara發電廠位于馬耳他島東南部,1992年開始建成發電,初始發電能力為120兆瓦,經過1994年、1999年兩次擴建,目前發電能力達到304兆瓦。
Marsa發電廠位于大港,1966年開始建成發電,初始發電能力只有20兆瓦,后經過1970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7年和1990年多次擴建,目前發電能力為267兆瓦。
通過這兩個發電廠的發展可以看出,70年代到90年代馬耳他的電力需求逐年擴大,發電能力也相應增加,但近十年來,馬發電能力沒有變化。這一方面表明馬在節約能源、發展其他替代能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也表明,馬迫切需要開發替代能源,以保證能源需求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
2、車輛用燃料
馬目前人口為41萬,汽車數量超過20萬輛,人均汽車占有率居世界前列,而且還在以一定速度增長。車用燃料在馬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將增加。
3、燃氣
馬沒有燃氣管線,家庭和酒店、工廠所需燃氣均由進口解決,馬能源公司負責燃氣的進口、儲存和分裝、銷售,居民家庭一般使用罐裝燃氣,酒店、工廠等使用散裝燃氣。
目前馬每年進口17,000噸液化石油氣(LPG)及200噸丙烷氣。馬能源公司液化氣儲存能力為2,800噸,約為全國兩個月的消費量。
(二)馬耳他能源價格
2008 年國際石油價格經歷了過山車般的狂漲和暴跌,七月中旬曾創下歷史最高的每桶147美元,而全球金融危機后也曾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相對而言,馬耳他的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的價格比較穩定,而且高于同期國際市場價格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價格。
表1. 2008年馬耳他主要石油產品市場價格
價格單位:歐元/升(包含18%增殖稅)
時 間 |
有鉛替代汽油 |
無鉛汽油 |
柴油 |
|
1.16 |
1.09 |
1.02 |
|
1.16 |
1.09 |
1.097 |
|
1.16 |
1.09 |
1.103 |
|
1.267 |
1.197 |
1.206 |
|
1.308 |
1.238 |
1.23 |
|
1.06 |
0.99 |
0.99 |
資料來源:馬耳他能源公司。
馬耳他石油產品市場價格之所以穩定并高于同期國際市場價格,主要是以下原因:一是馬政府對市場上銷售的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等實行“價格管理”,實際將銷售價格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浮動;二是馬耳他石油產品的進口全部由馬耳他能源公司負責,馬能源公司壟斷了能源的進口、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沒有其他公司參與競爭。
二、馬耳他的替代能源戰略
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心位置,常年日照充足,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為其替代能源戰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馬耳他地理氣候條件
馬耳他屬亞 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全年分夏季(5月-10月)和冬季(11月-次年4月)兩季,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夏季平均氣溫
圖1.馬耳他1990-2005年月平均光照時間
資料來源:馬耳他資源局。
(二)馬耳他的替代能源政策
2000年成立的馬耳他能源局負責水資源、能源和礦產資源方面法規的制定。其在替代能源方面的主要職能是:
——研究可替代能源的潛力,并建立國家可替代能源的目標;
——向政府提出國家能源和可替代能源政策;
——可替代能源設施的授權和許可;
——促進和規范可替代能源的利用。
根據馬地理氣候等因素,馬耳他能源局提出了技術上可以利用的可替代能源,包括:
——大型風力發電廠(包括岸上和離岸)
——中、小型風力發電廠(中型20-500KW、小型<20KW)
——太陽能光伏和熱能
——來自廢物的能源
——堆土廢氣
——污水處理廠排放氣體
——生物氣體
(三)馬耳他替代能源戰略
馬政府的替代能源戰略分為國家整體和企業、居民家庭兩個層面實施:
1、國家替代能源項目
根據馬政府有關部門的授權,國際咨詢公司Lahmeyer對馬替代能源情況進行了研究,并于2008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詳盡的研究報告。根據該報告,馬可選擇的替代能源包括:離岸風力發電廠、通過意大利西西里島與歐洲大陸電網連接、通過管道運輸液化石油氣供應等。
此外,馬耳他資源局在2005年7月進行了一項如何使馬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2010年達到5%的研究項目,項目由英國專家主持,研究報告于2007年3月提交給馬議會。該報告列出了各種可替代能源發電的平均費用(見下表),并提出大型岸上風力能源是最為經濟可行的選擇。
表2.可替代能源發電平均費用
發電方式 |
發電費用(歐元/兆瓦時) |
大型岸上風力發電 |
51.4 |
大型離岸風力發電(淺海) |
72.7 |
60千瓦中型風力發電 |
102.4 |
1千瓦微型風力發電 |
118.3 |
3千瓦太陽能發電 |
334.5 |
資料來源:馬耳他時報。
根據馬交通、通訊和基礎設施部部長蓋特先生2008年10月曾提到的數據,馬能源公司的發電成本是180歐元/兆瓦時,這是按照油價為120美元/桶左右核算的,與此相比,風力發電的成本具有較大優勢。油價越高,可替代能源發電成本的優勢越大。按此推算,如果油價為60美元/桶左右,大型風力發電系統仍將具有成本優勢。
今年,政府公布了三處地點,用于開發風力發電項目,分別是位于Sikka I-Bajda的離岸風力發電廠,設計發電能力95MW,項目投資2.8-3.2億歐元;以及分別位于Hal Far和Wied Rini的岸上風力發電廠,設計發電能力分別為4.2MW和10.2MW,項目投資均為550-750萬歐元。目前,這三個風力發電項目地點的申請已提交給馬耳他環境和計劃局審批,有關部門正在對電網的穩定性進行研究,隨后將進行項目建設的招標工作。
據估算,這三個風力發電廠生產的電力可使馬2020年可替代能源10%的目標實現4.8%。
2、馬耳他政府鼓勵使用替代能源所采取的措施
在大力開發風力發電的同時,政府在開發太陽能的利用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更多的企業和居民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國家電力的負荷,馬資源和農村事務部下屬的資源局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對購買節能電器(能耗達到A級),包括洗碗機、冰箱、洗衣機、干衣機、空調等的,給予價格20%的補貼;
——對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能力在1kWp-3.7kWp的,給予系統購買費用20%的補貼,發電能力每增加1kWp,增加購買價格5%的補貼;
——對安裝屋頂隔熱材料的,給予購買隔熱材料費用25%的補貼;
——對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給予購買價格25%的補貼;
——對安裝小型風力發電(發電能力為3.7kW以上)系統的,給予系統購買費用25%的補貼;
——購買電動汽車的,給予購買價格15.25%的補貼。
上述鼓勵節能政策的實施,提高了國民的節能意識,盡管節能家用電器價格相對較高,但馬市場上目前銷售的基本上都是能耗達到A級的電器;馬75%的家庭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部分中小型企業安裝了小型的太陽能或風能發電設備,不但解決了自身日常用電問題,還可有償向國家電網輸送富余的電力。
馬資源和農村事務部正在制訂一項更為優惠的計劃,政府補貼金額達3,300萬歐元,鼓勵私人消費者和中小型企業購買安裝可再生能源設備,項目資金的一部分將由歐盟提供。
三、中國與馬耳他替代能源方面的合作情況及有關建議
目前馬耳他市場上銷售的太陽能產品多數產自歐洲國家。因中國產品價廉物美,許多馬當地企業正在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一些馬企業通過互聯網上的信息尋找到一些中國太陽能產品生產企業,希望通過我駐外經商機構了解這些企業的實力和信譽,也有一些馬企業希望我們推薦國內信譽較好太陽能產品生產企業。
中馬雙方政府層面的合作也已開始啟動,今年6月中國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應馬資源與農村事務部邀請,對馬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與馬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進行了廣泛接觸。考察組非常看好中馬在替代能源領域的合作。
對致力于開拓馬耳他市場,有意與馬方開展替代能源合作的企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參與政府大型替代能源項目的招標,利用技術和資金優勢與馬在建設大型風力發電廠方面進行合作。
(二)太陽能熱水器及太陽能發電系統在馬仍有較大市場潛力。馬有生產型企業980余家,目前自行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只有幾十家,家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也不普遍。馬居民環保意識較強,加上近年來馬水、電價格不斷上漲,許多企業都對能滿足企業自身用電需求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感興趣,我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應抓住機遇,開拓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