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境內群山綿亙,鋪青疊翠,縣以山而得名。黃龍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居陜西省北段東部,延安市東南緣。全縣南北長69.754公里,東西寬67.195公里。總面積2752平方公里。東與韓城毗鄰,南同合陽、澄城、白水接壤,西臨洛川,北靠宜川。縣城設石堡鎮。全境呈芭蕉扇形。距省會西安223公里,東距韓城121公里,東南距合陽68公里、距澄城縣68公里,西南距白水縣73公里,西距洛川縣83公里,北距宜川縣85公里,距延安市246公里。黃龍縣境的地層為鄂爾多斯地臺,處陜北構造盆地的最南邊沿。褶皺、斷裂極不發育,為一向北傾斜、傾角1°—3°的平緩單斜。局部有較小的平緩褶皺,斷裂以斷距很小的正斷層為主,多集中在縣東南部。
地貌屬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貌類型,本縣屬這一類型的石質山地,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海撥在1500米左右,黃龍山主峰大嶺海撥1783米,形成鄂爾多斯地臺上的一個隆起,為黃河左岸支流與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嶺,是石堡川、居水、圪臺川等川的發源地。水系呈放射狀。以大嶺、關山、界頭梁、爛柯山為代表的11條大山梁,把全縣切割成7川5塬98條溝,山川相見,溝壑縱橫。地勢由主脊向東西兩側緩傾,大嶺至爛柯山為東西主脊,兩側向南北緩傾;佛爺嶺至界頭廟,亦為東西走向。整個地貌是一個塬、梁(嶺)、峁組成的溝間地和溝壑系統。溝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質中低山區、西南部黃土殘塬區和東南部石質中低山區。屬季風型大陸性山地氣候,受地勢影響,南北東西氣候分布不均,差異較大。其氣候規律是四季明顯,干濕分明,冬季寒冷漫長,夏季較短。熱量條件充沛,光照充足,降水適中,災害性天氣較多。屬大陸型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壓和極地變性大陸性氣團影響,天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春季暖氣團勢力增強,氣溫回升較快,多大風出現,降水相對增多。夏季受蒙古氣旋和太平洋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天氣溫暖多雨,降水集中,多陣性天氣產生,降水量居全年之冠。秋季冷暖空氣交替出現,秋初氣溫緩慢降低,多連陰雨天氣
由于地形原因,南北、東西溫度差異較大,年均氣溫為7.6—10.2℃。其中范家卓子鄉、白馬灘鎮最熱,崾先鄉最冷。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1.5℃,極端最高溫度為36.7℃;最冷月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低溫度為-23.7℃,年較差為27.2℃。無霜期126——186天,南北相差6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西北部降水多于東南部。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霜凍、干旱、冰雹、連陰雨等。黃龍河流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10條,50——100平方公里的8條,10——50平方公里的65條,1——10平方公里的365條,總計1公里以上的河流、溝道1028條。主要山脈大嶺為最大分水嶺,構成東注黃河、西注洛河兩個區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條,均為出境河。發源自黃龍山區的涺境內土壤共分為10個土類、19個亞類、48個土屬、121個土種。土壤總面積4125786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9%,是延安市土壤類型最豐富的一個縣。
黃龍土壤復雜多變,按規律表現有明顯的微地域性和地帶性。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帶性土壤是以褐土為主的林區土壤,占全縣土壤面積的62.9%。其次是以原黃墡土、黑壚土為主的黃土殘塬土壤,還有以淤土、黃墡土為主的川道土壤。總之,黃龍土壤比較肥沃,潛在生產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