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經濟開發區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建區以來,高新區堅持把不斷優化軟硬環境作為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辦事機構,全面推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的管理模式;立足高起點規劃,堅持高標準建設,形成了通暢的路、電、水、氣、訊等網絡,生活服務、休閑娛樂等設施配套齊全,是您投資經商的理想之地。
漢中經濟開發區、漢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位于漢中市城區,分南、北兩區,規劃總面積13平方公里。其中北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南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隨著西部大開發和“開放興市”戰略的實施,漢中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創業的一方熱土。
漢中經濟開發區、漢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規則總面積14.42km2,分南、北兩區,由漢中城市天漢大道貫通連接,交通方便,環境優美。隨著西部大開發和“開放興市”戰略的實施,漢中經濟開發區正在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的一方熱土。基礎條件優越。108國道、316國道及GZ40西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寶成、襄渝、陽安鐵路聯通全國各地,漢中航班直抵西安等地,交通便捷。開發區已建成3座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量6萬噸水廠,建成日排污8.8萬噸排污專用管道天漢廣場6.5km,寬40~60m、長13km骨干道路,3萬門程控電話及金融、保險、學校、醫院、住宅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竣工投運,投資開發環境日臻完善。投資環境良好。
開發區南區地處城市南大門,北倚漢江,南屏巴山,GZ40西漢高速公路、210國道經過區內,交通十分方便;北區座落于興元湖畔,區內有1.3km2的興元湖公園及自然水面,碧波蕩漾,風景秀麗。按照“開放運行、封閉管理”的要求,開發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推行客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三公開一監督”辦公機制。堅決取締“三亂”,依法治理和凈化投資環境,切實保障客商合法權益,塑造開發區良好形象。產業框架形成。區內設有現代中藥產業園區、航空配套工業園區、商貿服務區、生活保障區和旅游渡假區等功能區。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醫藥化工、造紙、儀器儀表、機械工具等產業框架,開發建設項目達200多個,總投資50多億元,已經建成投產項目100多個,累計實現工業產值40多億元,技工貿總收入達60多億元。發展潛力巨大。依托漢中的航空、機械制造等工業基礎,利用漢中獨特的五大資源優勢,用“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實施開發區的開發建設。
漢中經濟開發區、漢中高新技術產業園是國家清理整頓開發區后,陜西省保留的19個省級開發區之一。區域規劃總面積13平方公里,分南北兩區,其中北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南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漢中經濟開發區按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普通工業園區、商貿服務區、旅游渡假區和生活保障區總體規劃,以陜南現代中藥產業園、航空工業園、精密儀器儀表制造、機構工具和商貿流通為主的五大產業框架初步形成。依托漢中航空、機械、食品、醫藥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獨特的生物資源優勢,正在吸引著海內漢水外客商,涌動新一輪投資開發熱潮。 漢中交通、通訊網絡形成。現已構成公路、鐵路、民航交通體系,有寶成、陽安、襄渝三條鐵路過境;公路四通八達,連接陜、甘、川鄂。108和316、210國道公路穿過市境。全市99%的鄉鎮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漢中火車客運可直通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達西安。國際程控電話已經開通,并實現縣區聯網。改革開放以來,漢中經濟和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崛起于陜西南部,正在以新的姿態迎接西部大開發,昂首前進在新世紀。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轄漢臺區、南鄭、城固、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略陽、鎮巴、留壩、佛坪縣,幅員2.7萬平方公里,人口368.9萬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 漢中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夏商周代境內有褒國,公元前312年,秦置漢中郡。近4000年來,遺留下眾多的人文景觀,褒斜棧道堪稱世界奇跡,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譽為“國之瑰寶”;劉邦、諸葛亮等曾在這里建功立業,留下了古漢臺、拜將壇、飲馬池、張良廟、武侯墓、武侯祠等遺址;這里還誕生和長眠著中國漢代偉大的外交家張騫;造紙發明者蔡倫封侯于此;有眾多的西漢、三國、南宋古戰場遺跡;南湖、紅寺湖、興元湖、南沙河風景區、午子山及天臺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風光,是旅游觀光的古漢臺好地方。如今,漢中市已是國家批準的開放地區和陜南重要的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歷史文化明城;城固、勉縣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漢中是一個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新區。改革開放以來,漢中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5億元,比1999年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85億元,財政總收入88813萬元,農業總產值6.17億元(不變價),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04.1億元,工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和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開始形成。有飛機制造、機械、機床、汽車制造、煙草、食品、輕紡、服裝、建材、冶金、醫藥化工等主導產業。2000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33.44億元。 漢中地處北暖溫帶和亞 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漢中盆地。盆地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體濕潤,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氣溫14℃,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中國南北方之共有;糧食生產一年兩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單產是全國最高產區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種,其中用途廣泛的600多種。盛產各種名貴藥材,其中天麻、杜仲、棗皮(山茱萸)、西洋參產量居全國前列。有森林面積131.2萬公頃,植被覆蓋率56%,森林覆蓋率48%,林木蓄積量6781.3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33萬公頃,野生動物5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金絲猴、羚牛等42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60種,其中勉縣、略陽、寧強三縣的“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鐵、錳、鎳、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儲量居全省之首,經濟開發潛力很大。漢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6.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7萬千瓦。 漢中交通、通訊網絡形成。現已構成公路、鐵路、民航交通體系,有寶成、陽安、襄渝三條鐵路過境;公路四通八達,連接陜、甘、川鄂。108和316、210國道公路穿過市境。全市99%的鄉鎮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漢中火車客運可直通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達西安。國際程控電話已經開通,并實現縣區聯網。改革開放以來,漢中經濟和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崛起于陜西南部,正在以新的姿態迎接西部大開發,昂首前進在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