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甘泉縣地處延安市中部,屬黃龍山子午嶺腹地,縣名因城南神林山麓美水泉而得。東與延安市寶塔區為鄰,西與志丹縣接壤,北與安塞劃界,南與富縣毗連。縣城距革命圣地延安37公里,距省城西安328 公里。 全縣轄 3鎮6鄉,116個行政村,295自然村,總人口7.46 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5.36 萬人。縣城總面積2284.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60.9 萬畝(川臺地9.8 萬畝), 農村人均11.8 畝。最高海撥為1570米,最低海撥882米, 年平均氣溫8.6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78.7 小時, 平均日照6.8 小時,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無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甘泉歷史悠久,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革命舊址有毛澤東發表“雪地講話”和指揮直羅戰役所在地、勞山戰役、周恩來遇險處等。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十分便利,西安鐵路、210國道穿境而過,甘志路(甘泉── 志丹)全線貫通,在1997年實現村村通路的基礎上,2001年實現鄉鄉通油路,有線廣播電視光纜傳輸網覆蓋全縣,通訊、電力事業發展迅速,城鄉面貌日益改善。境內資源比較豐富,有天然次生林188 萬畝, 森林覆蓋率為50.5 %;已探明石油儲藏面積272.1 平方公里,儲量 7478 萬噸;主要礦藏有天然氣、紫砂土、石灰石等開發潛力較大,金、鉛、鐵、煤等也有發現;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日流量150 立方米, 境內有15 條大小河流,其中最大河流洛河年過境量4 億立方米,流經3 鎮 6鄉,過境流長95 公里,有美水制作的豆腐干在省內外享有盛名,釀造的美水系列白酒暢銷西北地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致為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并確立了“以水興農,以油強縣”的經濟工作指導思想和“石油謀發展,美水上做文章,蔬菜上下功夫,雙杏(銀杏、仁用杏)上求突破,羊子上增效益”的特色經濟發展思路。2001 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351萬元, 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39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124萬元;財政收入7158萬元,農村人均產糧506 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86萬元, 人口自增率為4.2%.
農業:緊緊圍繞 “五大工程(以日光溫室大棚為主的蔬菜產業建設工程,以銀杏、仁用杏為主的經濟林果工程,以羊子為主的畜牧業發展工程,以蔬菜、林果、畜牧為主要內容的品種改良工程,以實現人均1畝水澆地、人均2.5 畝基本農田為主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狠抓蔬菜、林果、畜牧三大產業建設,其中,把蔬菜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首選產業,作為實現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決戰產業。截止2001年10月,全縣日光溫室大棚累計達到5000座,實現千棚鎮2個,栽植經濟林果累計達到2.4 萬畝,羊子存欄達12萬只。此外,甘泉紅小豆銷往國內外,倍受客戶青睞。
工業:初步形成了石油、白酒、建材、食品加工四大產業,堅持主攻石油,強化白酒,壯大建材,發展食品加工的特色產業發展戰略,今年原油產量將達到15萬噸,實現利稅積累9000萬元以上,生產白酒1700噸,實現利稅積累1500萬元。完成投資720萬元的延安新宇水泥制造有限責任公司10萬噸水泥生產線建設于今年11月正式生產,力爭2001年生產水泥10萬噸。以生產豆制品為主的延安宏利豆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將于年內試產,努力形成年產豆制品350噸。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1994年被命名為全省“擁軍優屬模范縣”,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先后完成了教育“兩基”計劃生育“三為主”和“計劃綜合服務縣”,衛生初保工作達標驗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治安在穩定中進一步好轉。
近年來,甘泉縣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機遇,加快以交通、城建、水利、電力、通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延安公路骨架形成。共有縣鄉公路3條,210國道 ,西延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黃陵── 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1996 年實現了村村通路,2001年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目標,共有油路里程84.6 公里,一個以縣城中心,國道為骨架,鄉道為動脈,村道為網絡的三級公路網初具規模.
城建設施完善。縣城規劃總面積6.4平方公里。賓館、飯店設施齊全。中心街改造工程2001年全面竣工,配套設施完善,目前縣城中心廣場、街頭綠地綠化、環城路改造工程正在抓緊實施,充分發揮縣城輻射帶動作用。
電力供應充足。截止目前, 全縣電力總投資 萬元用于設施建設和網絡改造,建成35 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1座,完成鄉村電網改造 5 個,實現了村村通電。“十五”末,建35KV變電站2座,可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充足電力。
通訊網絡健全。全縣電話機總量已達9152門,電話普及率為9.32部/百人,有87.9 %的行 政村通電話。“十五”末農市話總容量達到15000門,電話用戶達到10000戶,95%的行政通電話。
水利資源充足。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共有水利灌溉工程55處,人工飲水工程260處,小型發電站3處,年發電量50萬度“十五”新建水電站6處,新增水電裝機1150KV。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