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位于陜西省西南角,南連四川,西接甘肅,自北而東依次與略陽、勉縣和南鄭3縣毗鄰。秦嶺橫亙于北,巴山綿延于南,是個南北交匯、襟隴帶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區縣。地理座標為:東徑105°20′10″~106°35′18″、北緯32°37′06″~33°12′42″之間,全縣最高海拔2103米,最低點52.0米,總面積3282.73平方公里。轄32個鄉鎮(其中11鎮21鄉)、366個行政村245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63萬人,以漢人為主,有回、滿、壯、白等11個少數民族。耕地44萬畝,其中水田7.6萬畝,人均耕地1.48畝。
[優勢資源]
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礦產、水能資源是寧強的三大優勢資源。全縣林木資源豐富,有樹種282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連香、杜仲等7種。林業用地316萬畝,森林覆蓋率49.8%,活立木總蓄量達419.8萬立方米,有五丁關、紅石梁兩大林場。已初步形成以杜仲、天麻、西洋參為主的中藥材,以木耳、香菇為住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餅為主的干鮮果等七大生產基地。生漆、油桐是寧強的傳統項目,歷史悠久。“寧強雀舌”、“金牛早”等名優茶葉,享譽海內外。野生動物有18目50科142種,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0種。寧強草場資源豐富,適宜養殖。養牛、養羊、養豬、養禽為主的養殖業已成為縣上的優勢產業。
寧強地處寧略勉三角地帶,成礦條件優越,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列漢中市第二位。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1種,礦石量26840萬噸,潛在價值達132億萬。其中金屬礦藏5種,42個礦點,主要有鐵、銅、錳、鋅、金等,經初步探明,單黃金儲量既有3萬多公斤。非金屬礦藏占全縣礦藏的94%,構成本縣礦藏的主體,主要有石棉、磷、硫、重晶石、大理石、花崗石、海泡石、菊花石等。
縣境內有嘉陵江、漢水兩大水系,蘊藏水能資源17.46萬千瓦,已開發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23萬千瓦,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二郎壩水電工程計劃裝機5萬千瓦,年發電量2億度。
[經濟發展現狀]
寧強縣經濟以農為主,農林并舉。糧食主產玉米、小麥、稻谷、豆類和馬鈴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煥發出空前活力。縣委、縣政府在廣泛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一主兩翼”的發展戰略,即以糧食生產為主體,多種經營、鄉鎮企業為兩翼,是農業生產連上新臺階。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由1978年的359個發展到1997年的9000余個。以采選、冶煉、建筑、建材、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已初具規模。 1997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大4.38億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59.4%,成為寧強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
寧強工業有一定基礎,解放前僅有火柴、造紙、制革等幾家工廠。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現在除具有八十余年歷史的火柴廠外,還有水泥、油漆、電器、機械、食品、糧油加工及金、銅、鐵、錳、石棉、大理石等采、選、煉工業企業。名優產品不斷涌現。境內省屬企業有陜南石棉礦、八一銅礦、二郎壩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省錳礦,市屬企業有陽平關金礦。
[交通通訊]
寧強自古為秦蜀要沖,以道路險峻而著稱,解放前僅有川陜公路過境。現在,寶成、陽安鐵路縱橫縣境,交匯于陽平關,108國道連地方公路穿腹而過。鐵路、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 電力上,陽平關110千伏變電站的建成,將徹底解決電力緊張的局面。經濟的繁榮帶來城鎮建設的日新月異,城區規模不斷擴大,面貌不斷改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成為城河輝映的寧強山城的新景觀。
[科教衛生]
解放前夕,寧強有初中2所,小學51所,在校學生3200余人,經過近50年的曲折發展,現有中小學校382所,有教師2800人,在校學生46222人。解放后,累計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1000多人,中專萬余人。社會文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舉辦了三屆“漢源筆會”,全國各地書畫名家云集寧強,揮豪潑墨,有四位業余作者的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性書法作品展。
“科教興寧”已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現有天麻、木耳、食用菌等科技研究所4個,有科技人員4000余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500多人。在天麻人工栽培、山地牛改良、食用菌高產栽培、飛播林管護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1983年,寧強衛生事業被列入陜西省三分之一重點建設縣之一,F在,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3個,病床500余張,縣城有寧強縣醫院、縣中醫院,鄉鎮皆有衛生院,村衛生室覆蓋率達98%。
[旅游資源]
寧強地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東端,峰巒崔巍,洞壑瑰奇,飛流噴雪,林木蔥郁,備秦巴之景觀,容歷史于一瞬。有三國名將趙云駐扎軍隊的“子龍山”,有相傳大禹治水到過漢水源頭的“禹王碑”,有陸游題詩的“龍門洞”,古時入川險道“金牛峽、五丁關、西秦第一關”遺跡猶存。諸葛亮經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清初陜西提督王輔臣在寧羌發動反清兵變。歷代名人騷客對寧強寫下了不朽的詩篇。紅軍長征時留下許多時刻標語和其他珍貴的革命文物,是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五年規劃]
重點實施“五三”工程;依托三資(礦產、生物、水力),加快開發,抓好“雙三”(玉米三項技術和三大產業,即種植業的煙、茶;畜牧業的豬、羊、禽;林業上的杜仲、食用菌、干果),產業起步,突出“三改”(國企改制、國道改線、舊城改造),擴大開放,強化三通(通路、通電、通水),夯實基礎,三政同步(廉政、勤政、清政),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