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區地處魯蘇兩省交界,是魯南經濟帶的東部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窗口,現轄9個鄉鎮(街道),417個行政村,海岸線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人口42.3萬。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江北最大的液化品集散地、綠茶生產基地、山東第四大鋼鐵生產基地、日照臨港工業基地;204國道和222、341、342省道、同三高速公路、南沿海公路縱橫境內,坪嵐鐵路匯入日照─西安線,可直達荷蘭鹿特丹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圍繞“躋身全省三十強、沖刺全國百強”的總目標,大力實施“港口立區、工業強區、開放興區、民營富區”四大戰略,努力做強臨港工業、海洋產業、現代農業、商貿物流四個經濟板塊,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社會四大建設,開創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200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億元、同比增長(下同)3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2億元、增長69.9%,地方財政收入6.82億元、增長72.8%。
工業經濟。全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有20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200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5.97億元、利潤61.56億元、利稅80.55億元,分別增長78%、174.5%和180.7%。其中,鋼鐵、石化、木材等臨港產業完成產值290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5%。
城市建設。全區城市化水平達到36.2%,城市規劃區85平方公里,建成區11.8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39%。2007年開工城市建設重點工程33個,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1億元;完成港口建設投資13.7億元,嵐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260萬噸、增長23%。
現代農業。全區現有各類經濟作物面積24萬畝,畜牧養殖小區168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4家,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3家。2007年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總收入143億元、增長13.6%。全區茶園面積9.7萬畝,面積、產量、產值分別占全省的42%、69.16%和74.21%。擁有捕撈漁船2070艘,水產品加工企業124家,水產品年出口總量6.19萬噸。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產基地、江北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
民營經濟。全區個體工商戶1.15萬戶,民營企業850家,民營經濟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98%。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中國名牌產品1個、山東名牌產品6個,兩次被表彰為全省民營經濟先進縣區。2007年,全區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77億元、上交稅金16億元,分別增長20%和80%。
商貿物流。全區已發展倉儲物流企業66家,船代企業47家,從事物流產業的工商業戶1200戶。爭取設立了省級木材加工貿易示范區,并吸引10多家客商入園發展。“萬村千鄉”工程累計建設經營服務網點289處、受益農民32萬人。目前,在建市場升級改造重點項目兩個,安東衛水產物流城被列入全省2007年度服務業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2400萬元;魯圣五金商貿城建成后將成為重要的臨港產業配套服務項目,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
外向型經濟。全區“三資”企業達到42家,有7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嵐山,我區在海外設立企業11家,被表彰為全省外經貿工作先進區。2007年,全區完成進出口總值22.17億美元、增長73.4%,實際利用外資3258萬美元、增長69.2%;共招引各類項目260個,實際到位區外資金110億元。
社會事業。全區硬化路通村率100%、自來水通村率92.8%、有線電視通村率99%。全區社會保險覆蓋率達80%以上,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60%以上。新農合參合人口34萬人、參合率94.9%。是全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省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