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歷史悠久,人文淵源。境內已發現的文化遺址有二十余處。高密在春秋時期曾稱夷維,秦、漢時為高密,歷朝因之至今。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公元前-公元前500年),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公元127-200年),清代名臣、書法大家劉墉(公元1719-1804),都是高密人。如今在峽山水庫岸畔,尚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公(玄)祠”。 高密歷史文化遺存深厚,民間藝術豐富。可是古籍上對民間藝術的記述甚少。如以撲灰年畫、剪紙和泥塑來說,已有數百年歷史,而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十九年(1754)、光緒二十二年(1876)三種刻本《高密縣志》上,均未提及。這反映了當時撰寫縣志的達官鄉紳,文人墨客們對人民創造的民間藝術的輕視。民間藝術也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才得以弘揚。剪紙,也是高密的一種突出的民間藝術品。剪紙、剪紙,剪的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