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鰲頭磯座落在市中區會通河分叉處,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著名的名勝古跡。鰲頭磯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此處原為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交匯處的一座石壩,其形狀如鰲頭,兩支運河上的四處河閘象鰲的兩對足,廣濟橋在鰲頭磯后面象其尾,后因此地風水極佳,始建宗教建筑“弘蕓庵”,成為建筑群。明代書法家、臨清人方元煥為鰲頭磯題字“獨占”二字,意味“獨占鰲頭”之意。明代大學士、著名詩人李東陽有詩《過鰲頭磯》曰:“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云,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這首詩繪聲繪色的描繪出當年臨清繁盛的運河風情。想當年,高官士賈、文人騷客乘船途徑臨清,多登樓臨閣,眺望運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是何等的愜意。穿過幽深的門洞,首先看到的是“古磚陳列室”,里面展示的是歷史上臨清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古磚陳列室收集了明代成化年間至清代康熙年間臨清燒制的青磚,臨清磚是營建北京皇城的重要建筑實物,明清兩代修建北京皇宮各大殿和紫禁城墻用磚,以及明代修建的北京十三陵和清代修建的東陵、西陵等皇帝陵寢用的磚,絕大部分是臨清燒制的。臨清磚以“擊之有聲,斷之無孔,不堿不蝕”而著稱于世。五百年悠悠歲月,紫禁城的燈火明明滅滅,運河岸邊的皇窯、官窯紅紅火火。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清兩代,臨清共計384個窯,乾隆五十年《臨清直隸州志》所載“歲征城磚百萬”,可見當時生產規模之大。臨清磚作為一種特殊的物質與精神積淀,與紫禁城一道,永遠地銘刻進了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