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區位于魯西北平原,地處冀魯兩省交界處,全區轄5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58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共有耕地2.4萬公頃。德城區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自秦漢以來,為歷代州府縣衙駐地,明洪武七年始稱德州,民國元年改稱德縣,1946年解放后定名為德州市。199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德州市,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德城區北依北京天津、南靠省城濟南、西臨河北石家莊、東接勝利油田和沿海開放區,是環渤海灣經濟圈重要的開發開放城市,是山東省的“北大門”,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交通十分發達,京滬、德石鐵路和即將修建的德龍煙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在此交匯,104、105國道及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縮短了德城與全國南北大中城市的聯系空間,從德城到濟南國際機場僅需1小時,到天津、青島海港、空港均有高速公路相通,可謂“一小時上天(濟南機場),二小時下海(天津、黃驊港)”,是華北、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歷史文化:德州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射日的后羿就生活在這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留下千古美談;古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這里留下千古書碑;三國時期,劉備曾在平原任過縣令。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德州的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電視節目覆蓋率達到100%,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形成完整的體系;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及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實現,使衛生事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各級各類科研機構健全,設施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涌現出一大批科研成果,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地理位置: 德州市位于黃河下游,山東省的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歷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譽。
德州市現轄德城區與樂陵、禹城兩市和平原、陵縣、齊河、夏津、武城、臨邑、寧津、慶云8縣,總面積10356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德州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干濕季明顯,光照充足,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物產資源十分豐富。德州市礦產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2億噸,天然氣儲量15億立方米,煤炭儲量9.5噸,具有廣闊的開采價值。
經過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映機0多年來,德州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德州正以全方位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隨著工業帶動戰略的全面實施,在實施工貿帶動戰略過程中,逐步確定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投入”的指導思想,德州的工業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已形成紡織、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等八大門類25個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利稅過千萬的企業發展到64家,棉紡、建材、地毯、玻璃鋼等已形成中國重要的生產基地,中高檔棉紗、棉布、羊絨制品、空心玻璃磚、烤花下班瓶、流言蜚語手動泵、深孔鉆鏜床、行輸出變壓器、小五金、剎車片、木糖、棗制品等一批知名品牌暢銷魚國,出口海外。德州棉紡集團、德州恒升集團、德州晶華集團、德森集團、德隆集團、德州液壓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實現了規范化運作,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實力。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戰略的全面實施,傳統農業的粗放式經營逐步向現代農業的集約代經營轉變。全市形成了畜牧、蔬菜、林果、水產蠶桑、花卉六大主導產業和牛、雞、菜、瓜、棗、蛋、魚、麥田收割>蠶、花八大主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