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位于山東省最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全縣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耕地113萬畝。轄17個鄉鎮,754個行政村,總人口76萬。春秋時期系晉國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縣。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縣內古文化遺存甚多,現有肖城遺址、武訓祠、冉子墓為代表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冠縣是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一大批有影響、有威望的老干部在這里生活戰斗過,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環境優美。冠縣是全國造林綠化百強縣,高標準平原綠化達標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9%。境內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濤,秋有金黃,冬有霧淞。馬頰河度假村風光獨特,是中國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游景點,投資2億元的天沐溫泉項目2006年建成投運。按照“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搞好縣城建設,四環路全部開通,服務設施齊全,城市功能完善,環境優美,02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農業資源豐富。冠縣是國家糧棉油生產基地縣、著名的“鴨梨之鄉”和毛白楊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產業:現有各類樹木8000萬株,木材蓄積量138萬立方米;有果園面積30萬畝,果品年產量3億斤;瓜菌菜面積40萬畝,年產量20億斤,斜店鄉被譽為“江北黃瓜第一鄉”,靈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欄量885萬頭(只),肉蛋年產11.1萬噸;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產量1.4億斤。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堅持工業立縣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帶動戰略。按照縱抓產業鏈條延伸、橫抓產業組群集聚的戰略構想,重點培植發展了紡織服裝、金屬板材、機械機電、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千方百計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進“2612”工程建設,一批骨干企業茁壯成長。目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6戶。2008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3.9%;境內財政收入4.8億元,增長2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1億元,增長21.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225.9億元,利稅22.6億元,利潤13.4億元,分別增長38.7%、40.5%和44.4%。完成鄉鎮民營經濟稅收1.3億元,增長35.3%。
區位優勢明顯。既背靠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又面向市場廣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內陸省份,處在東西部經濟、技術、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結合部。交通條件十分優越,聯接京九、京廣、京滬等鐵路主干線的邯濟鐵路穿越縣境,東距京九(聊城)40公里,西距京廣(邯鄲)80公里,濟聊館高速公路、329省道橫穿東西,京九、京開公路縱貫南北,實現了“一個半小時上天(濟南機場),五個小時下海(青島港口)、進京(北京)”。
投資環境優越。一是生產要素充足、成本低廉。土地、水、電、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比沿海地區低50%以上。特別是電、熱、氣能源優勢獨特:聊城電廠發電能力達到100萬KW;新建的魯西大電廠設計發電能力為2*120萬KW,第一臺機組已投入運行;冠縣恒潤熱電項目設計為2*24MW熱電聯產機組,一期工程已投運,年發電量3億度,年供熱量88萬噸。天然氣工程建成投運,日供氣量10萬立方米。二是硬環境優越。冠縣工業園區現已建成4平方公里,實現了“六通一平”。三是軟環境寬松。客商投資項目入園,從簡免費辦理手續,無償使用土地,免除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成立專門組織靠上服務,隨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外資企業實行掛牌保護,由管委會實行封閉式管理;3年內繳納的增值稅縣級留成部分可按50%獎勵,5年內繳納的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可全額獎勵企業,以后年度可按縣級留成部分50%獎勵。對投資較大的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批,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