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山東半島黃海之濱,北與北京、大連隔海相望,南與上海、青島陸路相通,東與韓國、日本一衣帶水,處于北京、上海、首爾的幾何中心,是21世紀重點開發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的重要前沿。
一、區域定位
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定位為經濟結構清晰合理、產業結構高端強勁、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城市個性鮮明朝氣的創新型、現代化、靚麗文明的濱海新城。建成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載體,現代產業體系的先導區,區域創新體系的引領者,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服務外包示范園區,重要城市群、經濟帶的關鍵支撐點,國家生態工業、宜居宜業示范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核心區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
二、自然環境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2.5℃,極端最低氣溫-13.1℃,極端最高氣溫3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7℃,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27.2℃。年平均降雨量為737毫米,相對濕度為64%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3.3小時。
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自然地耐力在12噸以上。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7米以上,西部在2.8米左右。
北有金沙灘旅游度假區,灘平沙柔,景色秀麗,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是一個理想的投資、居住、旅游場所。
三、開發現狀
管轄面積22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8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7.9萬人。
43個國家和地區、6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進區投資,香港、韓國、美國、日本、英國、臺灣、德國、新加坡排投資額前8位。形成以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化纖紡織、食品加工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是中國重要的轎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計算機及移動通信設備、船舶及零部件、電子網板、氨綸絲生產基地。
煙臺開發區在中國國家級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居第6位,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國家級開發區七強。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驗收,成為全省首家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雙認證區域”,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中國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示范區”,成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之一。
煙臺保稅港區西區200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設立,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區內按產業劃分為電子、機械、保稅物流等多個功能區,目前海關監管面積達到1.81平方公里。2006年12月躋身全國首批疊加保稅物流功能試點單位,成為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園區注冊各類企業46家,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廠房面積121萬平方米,建成保稅物流倉庫7萬平方米。在鴻富錦、鴻富泰精密電子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園區經濟逐年迅猛發展。截止到2011年,園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726億元、進出口總額579億美元、工業利稅67億元、保稅物流貨值220億美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在全國保稅港區中排名第1位,進出口總額在全國出口加工區中排名第2位。
四、依托城市
煙臺市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總面積1.37萬平方千米,總人口651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9萬人。
煙臺市是全國生活質量十強城市、全國投資環境四十優城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中國城市綜合創新五十強、共和國60年最具投資潛力城市、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聯合國人居獎、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文化模范市、中國和諧管理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長安杯)、中國綠色食品城、中國食品名城。
煙臺市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主戰場,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的骨干城市,集兩個國家級戰略和一個省級戰略于一身。工業基礎良好,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和現代化工為傳統優勢產業,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汽車產品、船舶及海洋工程產品、電子產品、葡萄酒產品、黃金產品集群、核電產品、化工產品等產品集群競爭優勢明顯,生產性服務業發達。是山東省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