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位于山東省中部,總面積2246平方公里,人口124萬,轄萊城區、鋼城區、1個省級高新區和5個省級園區,19個鄉鎮(辦事處)。 萊蕪古稱贏、牟,是齊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煉史。境內汶陽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齊長城比秦長城還早400多年,春秋時期著名的長勺之戰就發生在萊蕪。
萊蕪資源豐富。鐵礦石6.5億噸,居華東地區之首,鐵精礦粉品位達到62-66%;煤儲量5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市之一;花崗石儲量10億立方米以上,"萊蕪黑"花崗石板材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珍品"。萊蕪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全市鋼鐵生產能力700萬噸、深加工能力250萬噸,大H型鋼、中寬帶、軸承鋼、齒輪鋼和粉末冶金等主導產品深具加工潛力,全市形成了從鐵礦開采到生鐵冶煉到煉鋼軋鋼、從加工鑄造到機械制造到新材料生產完善配套的鋼鐵產業體系,進一步拉長了鋼結構加工、汽車配件加工、板帶加工、環保機械加工等鋼鐵產業鏈條。萊蕪是"中國生姜之鄉"、"中國花椒之鄉"、" 中國黃金蜜桃之鄉"。"萊蕪三辣"(生姜、大蒜、雞腿蔥)、"萊蕪三黑"(黑豬、黑雞、黑山羊)深具開發潛力,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猛。同時,紡織、造紙、建材等產業也較發達。
萊蕪基礎設施功能完善,投資環境優良,先后獲得"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山東省園林城市"等稱號。境內擁有磁萊、辛泰兩條鐵路線和泰萊、博萊、萊新三條高速公路,第二條濟青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中。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距青島港240公里。城市建成本地電話網、移動通訊網、光纜傳輸網、國際互聯網、數據通訊網等多功能全覆蓋的現代化通訊網絡。萊蕪電廠和萊城電廠裝機總容量達200萬千瓦,萊蕪電網成為山東電網西電東送、南電北送的重要通道。城市集中供熱、供氣、供水及污水處理功能齊全。萊蕪風土人情淳厚質樸,人民誠實勤勞,熱情好客,重商親商,講求實干。
近年來,萊蕪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把"兩個基地"建設作為強市之基,把環境作為萊蕪發展的生命線,把市場化改革和機制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借助外力、啟動民力、依靠大企業的力量、發揮市場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凝聚發展合力,加快建設"綠色鋼城"
2003年全市GDP完成170.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6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億美元,其中出口1.95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6156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8469元、3844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GDPl05.2億元,同比增長15.6%;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10.74%、93.8%,均位居全省前列。1-8月份,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31.9%;國稅市級以下收人總額位居全省第14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稅總額增幅居全省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73億元,進出口總額38969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53.64%、104.4%;實際利用外資7515萬美元,同比增長91.5% 。
萊蕪是革命老區,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戰爭時期,因陳毅元帥、粟裕將軍指揮的"萊蕪戰役"而名載史冊。萊蕪的解放揭開了萊蕪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萊蕪人民經過50年的艱苦奮斗,使萊蕪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萊蕪地處濟南、泰安、曲阜、淄博和膠東之間,受孔孟文化影響較深,重禮儀,講誠信。萊蕪風土人情淳厚質樸,人民誠實勤勞,熱情好客,重商親商,講求實干。長勺文化再現了殷商時期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風貌;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來此觀禮;管鮑曾在這里分金。這里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龍鳳梳"和漢代三銖錢范;有民間奇物"寶葫蘆"和扁豆秧拐杖;有聞名于世的"齊長城"遺址。這里還是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柳下跖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曾發生過著名的"長勺之戰";四十多年前,又以震驚中外的"萊蕪戰役"名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