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QQ手機管家、360手機安全衛士、網秦手機衛士等軟件的新版推出,“云備份”概念在國內手機安全市場格外走紅。無獨有偶,大洋彼岸的蘋果公司也在不久前發布了其針對iOS設備用戶的iCloud新應用,云備份同樣被作為主打功能被特意強調,一時間,手機邁入云時代的呼聲高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云備份”解決方案的首要針對對象正是涉及大量用戶個人隱私的手機通訊錄,這不由得讓人警惕,如此多的個人隱私被“云”搜集,誰來保證安全呢,不僅如此,目前在年輕時尚用戶群體中風行的米聊、微信、盛大KiKi、友信等一眾效仿美國KiKMessage的新型聊天類移動互聯應用也同樣在手機通訊錄上大做文章,并號稱這類基于手機通訊錄的新型社交工具將會取代短信,這更加讓人擔心———我們的通訊錄都被社交了,那個人還有什么秘密可言呢,云用戶的痛并快樂著對于“云備份”功能的出現,心懷感激的用戶并不缺少。家住廣州海珠區的陳先生就向記者表示,他換手機比較頻繁,但是過去每次換手機把通訊錄導入到新手機中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讓人頭痛不已。“不同牌子的手機,甚至是同一個牌子不同型號的手機的通訊錄格式都可能不一樣,碰到極端的情況只能一個個手動調整通訊錄,可我的手機里面有上千個聯系人,實在是累死人。”但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各種“云備份”方案的推出,陳先生的難題已經不再。“我現在用QQ同步助手,不光是通訊錄可以在不同牌子的手機里面互相導入,短信也可以,真的很省功夫。”最近迷上微信的小吳也對這類基于通訊錄的移動互聯應用十分欣賞,“關鍵是可以省短信費啊,短信70個字就要一毛錢,現在用微信1KB才1分錢,這可是500個字呢~”在小吳看來,微信這樣的類短信工具對于他這種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福音,不光實用而且好玩。但他卻沒有意識到,在他通過微信向自己手機通訊錄里面的好友發送推薦短信的同時,好友的電話聯系方式實際上已經暴露給了第三方應用開發商,而這正是潛在的威脅。對于這一點,最近體驗了另一款類短信工具米聊的網友royliaoz可算是有切身體會,“我前些天裝了米聊,還沒感覺到什么特別的,可這幾天米聊總是發短信告訴我有好友加我了,但我記得我沒有告訴他們我的米聊號碼啊~所以我懷疑米聊說不定私下掃描了我的電話本,發送了邀請短信。”雖然沒有切實的證據,但是royliaoz依然對這種情況感到憤怒,因為他感覺到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和royliaoz同樣注重隱私保護的人同樣不是特列,記者不久前幫朋友導出導入通訊錄時也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本人建議朋友使用云備份工具一勞永逸,但最后對方還是選擇了麻煩的通過電腦備份的方案,用朋友的話說:“總覺得用電腦安全些,通訊錄里面有些客戶很重要,流出去了會很麻煩。”隱私保護權責不清晰其實,有關互聯網的隱私保護問題早已不是新鮮事。不久前索尼PS3爆出的“黑客門”就已經讓用戶傷透了心,早年間Facebook也曾爆出將用戶數據售賣給第三方的丑聞,然而和傳統互聯網平臺不同,移動互聯網的終端平臺以智能手機為主,其內部承載的個人隱私信息更加真實、有效,因此對于即將到來的手機云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問題我們實在不能不防。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告訴記者,和過去互聯網應用以電子郵件賬號為基礎平臺不同,目前移動互聯網應用在真實社交的大潮推動下正在逐漸向基于通訊錄的用戶平臺轉移,這在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更大威脅。楊群稱,在手機云時代,將個人手機通訊錄信息交由云端存儲或者是允許第三方應用開放商基于通訊錄進行“病毒式”營銷的主要隱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云服務提供商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隨著大的服務商搜集越來越多的用戶隱私信息,其服務器可能會成為犯罪分子的主要攻擊目標,雖然這些廠商都宣稱自己的加密能力在不斷升級,但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這方面索尼PS3服務器被黑客黑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云服務提供商大多是追逐商業利潤的企業,其雖然一再承諾不會將用戶資料泄露,但是卻很難杜絕其內部出現員工以銷售用戶隱私牟利的可能性,即使是服務商本身不直接兜售用戶數據,“也不能排除運營商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自身營銷的可能,就像微信、米聊那樣,其推廣是基于手機通訊錄的,同意掃描自己的通訊錄的用戶可能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是被掃描了號碼并收到邀請短信的用戶則未必樂意自己的手機號碼被應用開發商搜集。”楊群稱。不過在楊群
看來,目前互聯網平臺上個人隱私保護最大的難題還是在誰來負責的問題。“在應用開發商和服務商的軟件或服務使用條款中大多都已經寫明了不會主動侵犯用戶隱私的承諾,但卻很少做出如果他們收集的用戶隱私出現泄露之后誰來負責的承諾,這就為用戶隱私維權造成了最大的困難。”南方日報記者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