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鉆營型
此類企業,投資動機不純,經營行為不端。他們之所有從發達地區轉移到西部投資,主要看中的是欠發達地區的優惠政策,如低廉的土地價格、稅收優惠政策、綜合用地配套、園區的各種承諾等。他們抓住了西部地區各級政府急于發展地方經濟而盲目招商引資的軟肋,以太公釣魚的姿態,等待虔誠的敲門者,然后以施恩者的姿態高調進入園區,讓園區在合同上滿足其各種預設的投資條件。此類客商目的是: 或將土地作為上市的資本;或囤積居奇等待土地增值后變相轉讓牟取可觀的土地價差。一旦優惠政策享受完畢,他們便會改弦易轍,重新特色更加優惠的投資區域。
外強中干型
此類投資者,如半空中吹喇叭,名聲在外。集“上市公司、XX強、高科技企業”光環于一身,表面看是八方爭搶的香餑餑,待你精誠所致,費盡周折,數顧“茅廬”將其招入園區,才發現這只是一個泡沫似的傳說;曾經的輝煌已成過眼云煙,心目中的強勢企業,只不過是一個經歷了“第一年盈利,第二年平過, 第三年虧損,第四年PT”的龐大軀殼罷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缺乏提升空間的夕陽巨頭,早已過了黃金鼎盛期,其擴張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為財務年報造勢而已。
狡兔三窟型
此類投資者善于捕捉投資熱點區域,計算最合理的投資成本,獲取最大的投資收益。他們信息靈敏,思維敏捷,精確把握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投資時機,在A地簽約、B地投資、C地產出,一個繡球拋向四方,讓你摸不透他到底是獨此一家投資, 還是到處投資。因為其龍頭壟斷地位或傲視業界的驕人業績,明知其投資行為“不專一”,也違心冒險與其簽約。
弄虛作假型
此類投資企業,經營效益顯著,成長型良好, 投資強度極大,初審其提供的資料完全符合園區產業定位和入駐條件。然而,他們在強調其最光彩、最有吸引力一面的同時, 也許有意或無意隱瞞了污染環境這一潛在細節。合同簽了,再責令退出,違約責任會讓園區得不償失。
狐假虎威型
此類投資企業大多不符合園區的產業定位,為了能夠進入園區,他們往往通過“曲線入園”的方式游說權威人士、高層領導向園區施加影響或壓力。與領導的正常合影、領導參觀企業留下的題辭,公開場合不經意的肯定…都會成為其敲開園區大門的法寶。在取舍上,因為種種顧忌,園區只能退其次而求之,對這類企業網開一面。
南轅北轍型
此類投資企業,自視賜福園區的“上帝”,在骨子里將園區視為“一切皆為我行”的“保姆”。進入園區后,他們因資金周轉困難或產品招商不暢等因素,建設速度緩慢,規劃設計不按園區要求執行,甚至違背合同相關約定拖欠土地款、出租廠房、轉包企業。在園區為其協助代辦相關手續過程中, 企業不積極配合、不提供資料,個別企業還到處告狀,四處散布不負責任的言論, 指責園區辦事拖拉,效率低下,造成極壞的負面影響。
名不副實型
少數入駐園區的企業,簽約時,其體量和投資強度都能夠達到園區的標準。然而,當企業達產后,真正能夠達到約定指標的少之又少。每到年終, 園區統計入駐達產企業稅收時,企業自報的繳納稅收與當地稅務部門查證的稅收相差甚遠,既影響了園區的發展水平和效益, 又給當地財政稅收帶來影響。園區在當地的支柱產業形象大打折扣。
貪大求洋型
眾多工業園區在招商引資中, 普遍存在貪大求洋的心理。“招大商、引強商、選優商”本無可厚非,但過分追求企業體量、知名度等同質化要素而忽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領先實力、技術創新能力等現代產業內涵,應值得園區經營管理者三思。
道理很簡單:占地面積大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未必就比占地面積小的高科技企業產出比率高。
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新興產業突飛猛進的態勢,園區在實施招商引資戰略過程中應注重內涵、提升品位、科學招商、理性招商。因為,以一個領袖企業的集聚效應帶動產業鏈畢竟比整個產業鏈去吸引N個企業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