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招商投資網群訊: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2014-2015年重點工作安排》。其中表示,上海將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將在自貿區建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棉花、液體化工品、白銀、大宗商品、有色金屬等8個國際交易平臺。
“上海自貿區將按照條件成熟逐步推進的策略,爭取年內率先推出1-2家大宗商品國際交易平臺。”一位自貿區官員如是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5月1日,上海市商務委等部門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意味著自貿區大宗商品電子現貨市場運行已沒有制度障礙。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宗商品國際交易平臺運作,還需進一步的細則指引。而在此次發布的工作安排中也表示,上海市商務委牽頭制定發布《關于上海加快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大宗商品、消費品及現代物流等領域平臺經濟發展。
其實,今年年初,市場就傳出將有8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入駐自貿區,分別是寶鋼集團擬建的鐵礦石交易中心、上海有色網擬建的有色金屬交易中心、邁科金融擬建的有色金融交易中心、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擬建的棉花交易中心、易貿集團擬建的液化工品交易中心、上海石油交易所擬建的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上海華通鉑銀交易市場擬建的白銀交易中心,以及上海鋼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擬建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記者從多方獲悉,如今,8家中有一些主體已經發生變化。“有的條件不具備,區內沒有保稅倉庫,現貨交易要交割,如果沒有保稅庫將不能交割。”上述自貿區官員對記者說。
與此同時,市場定位也可能發生微妙變化。按照慣常理解,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仍是現貨市場,而記者獲悉,自貿區的上述八大交易平臺中,一些平臺將推出現貨倉單的交易模式,這是介于現貨和期貨之間的一種模式,如果成功采用現貨倉單交易,那自貿區上述交易平臺將是真正意義上的“場外市場”。
據了解,交易平臺已加上了“國際”一詞,在上述自貿區官員看來,“國際的體現之一就是希望境外投資者參與其中。”
生意社專家何杭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此舉有利于推進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為日后參與國際定價權奠定基礎。他認為,當前國內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日漸增多,在傳統貿易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契機下,在自貿區推出大宗商品國際交易平臺,不僅有利于確立大宗電商的正確發展模式,也有利于規范當前的大宗交易市場。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2014-2015年重點工作安排》還顯示,上海將加快與貿易投資有關的金融制度創新。具體內容包括爭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支持,擴大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企業范圍。研究制定自由貿易賬戶管理辦法,推動金融機構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的方式,為區內居民和非居民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等。
在完善貿易投資環境方面,上海提出要深入推進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適時研究擴大啟運地、承運企業和運輸工具等試點范圍。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在上海探索實施離境退稅政策,不斷提升上海口岸輻射帶動和服務全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