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地區,地處呂梁山脈北段西塊,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呈一面斜坡。東界大山與岢嵐縣為鄰,西面與陜西府谷縣隔黃河相望,北面與河曲縣接壤,南面與興縣毗連。全縣總面積997.4平方公里,南北縱長約45公里,東西寬約21.7公里。保德地處山區,交通以公路為主。以縣城為中心,水陸兩路連通四面八方,有干線油路1條達48公里,5條縣級公路總長337公里。全縣20個鄉259個村通了汽車。而且因保德、府谷黃河大橋的建成,結束了一線天塹千年陰隔的歷史,北達內蒙,南連呂梁,東到忻州,西抵榆林,又有水運航程60公里,遠達臨縣,交通方便。
保德交通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境內有神朔鐵路過境。神府線韓保二級公路穿境而過,這是“河東煤田”“神府煤田”通往京津的黃金通道,也是晉西北與陜、蒙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重要紐帶。黃河流經保德60公里,過去沿河以木船運輸為主,現以公路運輸為主。
保德光熱條件較好,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63.5小時。四季分明,變化顯著,年平均氣溫8.8~C。年平均降水量470.5毫米,但年際變化較大。平均無霜凍期145天。境內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地表水除黃河外,境內共有18條河流,大都為季節性河流。
保德縣國土面積為9974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6842公頃,林地13933.5公頃,草地5065公頃,宜林荒山16809公頃。
保德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現已探明的有煤、鐵礦、鋁土礦、硫磺礦、石灰石、高嶺土等。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儲量豐富,分布面積為560平方公里,具有煤質好、埋藏淺、雜質少、易開采等特點,已探明總儲量為127億噸;鋁土礦分布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已探明總儲量為86.4億噸;鐵礦類型較多,分布廣泛,總儲量為37.8億噸;石灰石可開采量為3604L噸;硫磺礦儲量為11.52億噸。此外還有較多的高嶺土、油頁巖、白云巖等。
保德的主要糧食作物有谷子、糜子、山藥、黃豆、高粱、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黃芥、胡麻、油葵和各種蔬菜。
改革開放以來狠抓紅棗、海紅基地建設。保德油棗核小、肉厚、糖大,外形橢圓,大小均勻,平均顆重10.2克,干棗含糖57.85%,含酸量1.87%,糖酸3.09%。品質佳優,是我省八大名棗之一。近年來,通過紅棗系列加工,酒棗、糖棗、熏棗、益壽棗等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而且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打進國際市場。目前,全縣紅棗發展到10萬畝,正常年景可產紅棗500萬公斤,是保德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保德歷史淵源流長,但現存古跡較少。現有國家級古脊椎三趾馬化石保護群,有省級保護單位林遮峪新石器遺址,商代青銅器出土文物保護區,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城內烈女祠建筑群,故城有春秋戰國、秦漢、唐代的古文化遺址,林家溝有清初年間的奇瑜古墓等。還有暫一師陣亡將士紀念碑、保德烈士堂、晉綏二中舊址等。
保德縣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許光達、彭紹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過長期的革命工作。1949年,縣政府改稱人民政府,領導保德人民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進入新世紀以來,保德縣委、政府緊扣時代脈搏,搶抓發展機遇,堅持“開放引進,大項帶動”戰略,負重趕超,全縣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快速度。2004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686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267萬元,財政總收入實現了169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