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鎮縣招商網訊:天鎮,國家級貧困縣。位于資源大省山西的東部。距北京二百八十公里。按照中國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區位優勢足以決定地方政府的財路。而天鎮的尷尬,在于山西的邊緣。多年來,天鎮一直未擺脫貧困的帽子,很多人認為,不僅僅是省界城市的問題,還有政策邊緣的效應。
天鎮縣內有京藏鐵路線、京藏京新高速雙線穿插而過。這意味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在這個縣城不是難題。那么,這個貧困縣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到底是什么?
面對疑問,記者把問題拋給了當地領導。在他們看來,現在還是缺乏項目,必須招商引資。同時,也分配任務到各個部門,并掛靠年度部門政績考核目標。據當地官員介紹,近幾年,天鎮一直在積極招引項目。但是,好多項目征不來,或是引進來效益不明顯。“就像咱們在山上看到的風力發電,目前上了有四期了。政府在前幾天的稅收等政策上給予減免,你說掙錢嗎?肯定是掙錢。問題是,政府并不能有大幅度的財政收入增長。”
在中國的扶貧戰略規劃中,根本的問題是扶貧的瞄準機制選擇問題,國家級貧困縣的產生,正是基于不同發展時期對扶貧瞄準機制進行不同選擇的產物。據天鎮官員介紹,建國初期,天鎮的發展并沒有落伍,工業在大同市,甚至是山西省也有靠前的。那個年代的化肥廠、碳素廠,都是天鎮的支柱產業。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指出,天鎮的發展關鍵還是要標新立異。他認為,如果按照傳統發展模式,走別人走過的路,對于一個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的縣城來說,發展是極其困難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但是,經濟發展的背后,必然會有不平衡的一面。有人評價說,“窮則思變”是改革開放的原動力。在今天的天鎮,當記者親自走訪政府各級單位、調研企業發展、實地感受晉東文化的時候,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要發展,要脫貧致富。
解決農民問題是出路
目前,山西省農村五保對象實行省級補助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在記者走訪的貧困村,有一位無兒無女五保戶。可喜的是,老人家身體很好,自己動手做飯。當記者詢問補貼標準時,他告訴記者每年能領取到600元的補助。除此之外,他還能享受到其他補助。在大力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同時,天鎮縣還在貧困農區實行居民轉移政策。集中建設新農村,完善水電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統一群居轉移,以改變現有貧困局面。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主任黨國英認為,群居的轉移使生活方便了,但致富問題恐怕還是沒有解決,沒有產業的轉移。政府的公共服務成本降低了,集中起來給農戶提供一些公共服務,成本比原來低,從長遠看,是好事情。從市場角度看,也刺激這些人用電要花錢,用水要花錢。
天鎮縣農業發展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其“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數據顯示,上半年設施蔬菜總產量達4.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特色種養已成為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代名詞。
在今天的北京,很多市民吃到的蔬菜都是來自天鎮的。該縣與北京市東城區簽訂了《關于共同建立無公害蔬菜場地對接、提升東城區蔬菜應急供應保障能力的戰略合作協議》,已先后在東城區設立農副產品直銷店10個、總營業面積3540平方米,年銷售蔬菜2萬噸、其它農副產品5000噸,成為北京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據該縣農委負責人介紹,目前資金已不是發展障礙,但技術上還要繼續創新。
同時,這種合作社模式已經深入到奶牛養殖行業。天鎮縣婦聯積極引領女性企業家孫秀林牽頭成立晉豐奶牛種養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婦女的名義,繼續申請婦女小額貼息貸款200萬元。目前,該企業已發展成為全縣最大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園區和“巾幗科技創業就業基地”,存欄奶牛達500多頭。該企業已與蒙牛集團簽訂供奶協議,每年可以向蒙牛提供牧場鮮奶1000噸。
同時,黨國英認為,如果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要走批量發展,發規模上項目,項目上去了,按照最佳的市場化路線推進,必定大有作為。
邊塞文化軟實力做后盾
在記者查閱天鎮的相關資料中,有人曾對天鎮的邊塞文化氛圍給予了高度評價。慈云寺是天鎮縣現存邊塞歷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而著稱,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審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天鎮的歷史中,不得不提的還有保平堡。城基為石條,城墻外磚內夯。城中央有二層玉皇閣一座,城內三分之一為廟宇。現存東門及四周城墻保存原貌。堡城為方形,長約300米。
而在天鎮,新平堡這明清古有很多。發展旅游文化大有作為。馬總兵宅邸。這個宅子是明嘉靖年間所建,其中照壁和大門的磚雕,有關學者十分欣賞,反映了當時較高的技藝。此外,新平堡西街路北有明代守備衙門的房舍,東街路北有殷家大院,保存相當完好。
作為旅游產業的配套服務,天鎮的溫泉算是一大特色。早在清乾隆年間,《天鎮縣志》已有溫泉“其溫若湯、洗之潤膚,且能去疾”的記載。經國家地質部山西省地礦局勘察化驗分析,溫泉度假村地熱水儲存面積10平方公里。
轉型謀發展的新思路
“天鎮是一個農業大縣,18.08萬農業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靠傳統農業是無法完成的,農業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通過施設蔬菜產業建設,我們要讓全縣農民提著菜籃子奔小康……”這是天鎮縣委書記徐尚紅、縣長解廷師等縣領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段話。目前,擺在天鎮面前的難題正在一一化解。
黨國英提出了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方法,第一,搞活農村金融,養羊、養牛要逐步要起規模,就需要一定資金注入。第二,改善投資環境。一定要對天鎮現有企業要扶持好,現有的企業滿意,外商才有可能來。外商投資一個很聰明的做法是,它到縣里頭先去找現有的當地企業問情況。第三,山區往往基礎設施差,一定要改善基礎設施。把錢特別是要花在修路上,要想富,先修路。
在黨國英看來,所有的貧困縣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農民一年下來真正有效的工作日少,生產效率就低了。本身山區的地少,搞種植業每家的規模比較小,幾畝地,工作日就幾十天時間。而調查數據顯示,凡是農民收入高的、貧困的,全部都是一年四季非常忙的。
針對天鎮沒有更多的礦產資源,黨國英分析到,如果說是沒有工業,礦業沒有發展起來,靠農業就很難發展,沒有承載力。而山區靠農業很難致富,最好的辦法是勞動力轉移。他建議,只留少部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大量的人可以外出務工。
而黨國英也認為,招商引資是政府的重要突破口。配合好整個山西省的戰略,承接好大同的輻射能力,依托大同,把大同的配套產業引進來,形成大同產業鏈中的鏈條。
孫立平給出了建議,天鎮應該以“軟實力”為主題,充分結合當地現有資源,挖掘價值深遠的產業。“現在珠三角地區用工荒,如果天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聯系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一方面解決了教育的問題,另一方面,國家政策也會給予大力支持。”孫立平說到。
孫立平認為,對接京津產業轉移,確定城市發展思路,天鎮就能解決不少現有問題。國內部分地區的發展是在走歪路,政府不能搞圈地賣地這一套。多思考從軟實力,例如教育、文化產業上動功夫,才能長遠對百姓有益。
對于天鎮的發展,“千萬不能走多元化發展路線,一定要有一個目標。如果遍地開花的弄項目,找不到合適的發展模式,貧困的帽子就很難脫掉。”孫立平說到。
還有學者指出,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天鎮必須要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吸引外來資本,形成專業化的市場,才能走出一條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