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縣古稱涅縣,西晉始置武鄉縣,因境內有武山和鄉水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北宋屬潞州,金代至清代屬沁州,民國直屬山西省,建國后屬晉東南專區。1985年5月歸長治市管轄。武鄉縣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東鄰黎城、左權,西界平遙、祁縣,北與榆社毗鄰,南與沁縣、襄垣接壤。全縣總面積1610平方公里,東西長150公里,南北最窄地帶為10公里,地勢呈東西高、中間低的馬鞍形,屬黃土丘陵山區。轄9鄉5鎮1個農業開發區,377個行政村、942個自然村,總人口21萬,其中農業人口18.5萬。
武鄉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腦機關長期在這里駐扎,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期在武鄉戰斗和生活,組織指揮了整個華北地區的抗戰。當時僅有14萬人的小縣,參戰軍民就達4.1萬人,戰爭中犧牲、被捕、被殺2萬多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被譽為全國抗日模范縣。建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牽掛和關心武鄉老區的發展建設:老一輩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分別為武鄉老區題詞勉勵,****、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先后親臨武鄉視察指導工作,給予老區人民以極大的鼓舞。
武鄉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白云巖、石灰石、大理石、鋁礬土、硅藻土、天然礦泉水等,其中煤炭儲量28.6億噸。現有煤礦32座,年生產能力700萬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
武鄉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過境公路有太長高速、208國道、沁涉線(沁源至河北涉縣)、榆長線(榆次至長治)四條干線。縱貫南北的太焦鐵路(太原至焦作)和橫跨東西的武左(武鄉至左權)地方鐵路在縣城相交。縣境內紅色旅游路連貫暢通,鄉村公路實現通達。通訊方面,全縣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達3萬門,建成移動基站35個,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基本覆蓋城鄉,村通電話率達到98.6%。
武鄉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文景觀、歷史文物及革命遺址十分豐富,是全國一百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之一,開發旅游產業具有獨特優勢。一是革命文物星羅棋布,有鄧小平親筆題寫館名、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抗戰史實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有王家峪、磚壁八路軍總部等革命遺址40多處,藏有革命文物4000多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上百件。二是自然景觀引人入勝,有太行山精華所在雄奇壯麗的板山風光、風景秀美的太行龍湖,還有華北最大的溶洞——太行龍洞和崇城山森林公園。三是歷史文物五彩斑瀾,境內存有宋代的五龍山應感廟、金代的故城大云寺、東良洪濟院、元代的監漳會仙觀、土河真如寺、清代的千佛塔等古建藝術珍品,有圣泉寺、南神山、離相寺、石勒寨等優美動人的傳說,有后趙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在唐僧之前去西天取經的高僧法顯、佛圖澄等一大批有影響的歷史名人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