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是一九九七年一月由原縣級宜賓市改設的縣級區。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和岷江在此匯聚成浩浩蕩蕩的長江,長江黃金水道由此開始,故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美譽。總面積1123平方千米 ,總人口76萬。翠屏區具有五個顯著特征: 一是祖西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自古以來,翠屏區是川南地區通往云南、貴州直至東南亞國家的咽喉要道,古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長江上游的重要水陸碼頭,有“金三角”之稱。隨著現代交通事業發展,翠屏區作為川、滇、黔三省結合部“金三角”地區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境內有內昆鐵路、宜珙鐵路兩條線縱橫全區;公路國道川云中路穿境而過,內宜高速公路與成渝高速公路連為一體;長江水道千噸級駁船可直達上海;境內的宜賓機場屬國家二級機場,可全天侯起降波音737客機,并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海口等主要航線。目前全區已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相互銜接配套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由于區位交通優勢得天獨厚,翠屏區已成為川、滇、黔三省結合部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交易場所及物資集散中心,有較大的市場輻射能力和市場帶動潛力,在西部大開發及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布局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是有發達的農業和初步規模的工作基礎。翠屏區有廣袤的肥田沃土,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全區農村所產的稻米、蔬菜、肉類、柑橘、葡萄、花生、茶葉、芝麻油、宜賓芽菜等眾多優質農副特產品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信譽,遠銷祖國各地。全區農民人均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98年全區農村經省政府驗收成建制達小康。翠屏區是宜賓市的老工業集中地,轄區內有機械、電子、造紙、化工、化纖、軍工、能源、釀酒、食品等眾多國家大中型企業。區屬企業發展迅速、整體實力增強,已形成機械電子、包裝印刷、食品飲料、橡塑制品、皮革制品五大主要產業的工業布局。國有、集體、股份制、中外合資、個體、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結構不斷調整和完善,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有完備的城市功能和繁榮的商貿環境。翠屏區不僅有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快的廣闊農村,鄉鎮企業發達的郊區,更有商貿活躍、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的城區。全區城鄉通訊發達,直撥電話連接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700多個城市,現在通訊網絡已基本形成。水能、電力、煤炭、天然氣各類能源充足。城市功能完備,擁有一批繁華的商場、商貿中心和賓館。旅游資源富集、旅游事業方興未艾。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采。區內有省級南岸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省級舊洲工業開發區。還開辟了舊州、李莊、菜壩、象鼻四個民營經濟發展園區,其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完善的配套服務措施,成為精明商家理想的投資地,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
四是有較強的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翠屏區經過建國五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99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56.69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在四川省的縣(市、區)中排名第12位,在丘陵類縣(市、區)中排名第1位。
五是有良好的投資環境。90年代以來,翠屏區先后獲得全國縣級十佳衛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四川省雙擁模范城、四川省“三優一學”創文明城市競賽縣級市第一名等榮譽稱號。區屬企業改革成效顯著,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翠屏區個體私營經濟示范區”。
優越的自然條件,較好的發展基礎,巨大的發展潛力,良好的發展機遇,使翠屏區的前景令人振奮。****總書記1999年4月到宜賓視察題寫了“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賓”的重要題詞,是對宜賓市和翠屏區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翠屏區所在的宜賓市將成為長江上游的一級中心城市,翠屏區將成為宜賓市的經濟增長中心區,川、滇、黔的商貿核心區,長江上游資源開發的重心區和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
五是有良好的投資環境。90年代以來,翠屏區先后獲得全國縣級十佳衛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四川省雙擁模范城、四川省“三優一學”創文明城市競賽縣級市第一名等榮譽稱號。區屬企業改革成效顯著,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翠屏區個體私營經濟示范區”。
優越的自然條件,較好的發展基礎,巨大的發展潛力,良好的發展機遇,使翠屏區的前景令人振奮。****總書記1999年4月到宜賓視察題寫了“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賓”的重要題詞,是對宜賓市和翠屏區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翠屏區所在的宜賓市將成為長江上游的一級中心城市,翠屏區將成為宜賓市的經濟增長中心區,川、滇、黔的商貿核心區,長江上游資源開發的重心區和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
根據筠連的歷史和現狀,農業要不斷發展,以推廣科技成果為先導,以農田基本建設作后盾,并以資金投入作保證,在決不放松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烤煙、茶葉、林業等各種經營項目;工業以能源為龍頭,走煤電與相關產業結合的道路,國家、集體、私營一起上,在煤炭、建材、冶鐵、食品上大做文章,逐步擴大規模,提高加工精度,拓寬中外市場,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振興筠連,教育為本,科技先行,是使工農業生產實現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勤勞、勇敢、樸實、聰慧的筠連人民,歷來有好公益、尚文明、愛祖國、愛家鄉的優良美德。全縣各族人民正銳意改革、勇于攀登、精誠團結,各展奇才,為建設繁榮、美好、幸福的新筠連而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