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因筑都江堰而流芳百世,他總結的“深淘灘、低作堰”,“灣截角、正抽心”的治水經驗成了千古絕唱。
不知何年何月李冰治水之法流傳到了岳池縣顧縣鎮,也不知何年何月何人運用這個辦法治理了顧縣的金城河。
顧縣鎮是岳池縣最早的縣城治所,置縣于唐武周通天二年,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在鎮的西側,金城河流經顧縣鎮轄區
清朝康熙年間,金城河水變得馴服了,兩岸楊柳青青,河水波光粼粼,有些河段,好事者還造了小船捕魚載人。時令好轉,風調雨順,物阜糧豐,百姓安居樂業,顧縣場上的商貿也繁榮了起來。據考證,那時的金城河已治理過了,其治理法則,是利用李冰治水的經驗。人們順水而下,淘灘作堰,截灣抽心,歷時數十年。據不完全統計,從金城河源頭到注入渠江長達100多公里的河道上就筑就了低矮水壩幾十處,僅顧縣鎮域內,就筑有付家堰、大堰,小堰、干河壩堰、水口廟堰等10來處,這些水利工程至今都還在發揮防洪抗災的作用。后人為了緬懷李冰功德,便集資在顧縣鎮修了川主廟,泥塑李冰神像,終年享受香火。現川主廟保存完好,修葺一新,翹首等待游客。
川主廟又名聚圣宮,位于中華街中部,座東朝西,據廟內保存完奸的《奉文優免》碑文記載,該廟建于清乾隆47年以前,由戲樓三開,大殿及廂房組成,占地面積千余平方米。大殿供奉著李冰神像。朱漆大柱上有聯云“深淘灘,低作堰,懿訓昭垂為準為則;灣截角,正抽心,儀型作式無頗無偏”,橫額上書“澤被后世”。殿堂以青石板鋪就,顯得雄偉莊嚴又十分雅致。沿階而下是一長方形石壩,可容千人之眾,石壩兩側為廂房、書樓,石壩前方是戲臺,臺枋上雕有花草人物,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壞,留下一段令人遺憾的歷史。
值得欣喜的是,在維修大殿時,挖得三條保存完奸的石枋,每枋長約1.
顧縣鎮因有古縣城而古,因有古廟而古,然而李冰以治水有方惠及后代,造福百姓,人們才永遠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