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第一次是在上世紀兩次石油危機期間,隨著發達國家生產成本的急劇攀升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從美歐轉移到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第二次則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由此而來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凸顯,美、歐、日、韓及臺灣地區信息產業大規模轉移到中國沿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和再配置正在持續加速。從發達國家來看,其“再工業化”主要是將價值鏈的品牌、核心技術研發等高端環節留在國內、同時將中低端的應用開發和生產制造環節持續向外轉移。從發展中國家來看,隨著新興經濟體被快速卷入國際分工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逐步顯性化,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加工制造環節形成了挑戰。所以目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產業轉移是雙向的,一方面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已有多家世界五百強在我國新設研發機構,IBM公司大舉布局智慧城市領域,日韓企業也開始加速在國內液晶產業的布局,另一方面,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和周邊新興國家的競爭壓力使得部分企業開始有外遷的跡象。
從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布局的調整來看,目前已經呈現出了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散和由區域中心城市向二三級城市擴散的兩大趨勢。中國在近些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東部、西部、東北及中部四大區域板塊,而東部板塊一直是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地區。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區,都位于東部板塊。這三大區域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要集聚地,無論是在生產和出口方面都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但是隨著東部沿海地區近年來勞動力、土地、資源成本的快速攀升,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壓力持續加大。同時,近年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大批區域發展規劃的出臺持續加速,包括成渝經濟區、皖江城市帶、關中—天水、重慶兩江新區等中西部大批經濟區將在投資、勞動力、土地方面采取更多優惠措施吸引東部沿海地區企業內遷。電子信息產業的制造業企業向中西部加快產業轉移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同時,在這些區域內部和中西部經濟區域內部,從區域中心城市向綜合成本低的二三線城市轉移的趨勢也很明顯。這些二三線城市的基本特點都非常鮮明,一是靠近區域中心城市或者已經被納入區域經濟圈發展規劃,能夠享受到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諸多政策優惠;二是經濟基礎相對落后,人口密度大,勞動力、土地資源儲備充裕,城市生活成本低、土地開發成本低,企業投資、建設、運營的綜合成本優勢明顯。其中位于成渝經濟區腹地的廣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未來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