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招商網訊:總部設于倫敦的《金融時報》是目前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財經媒體之一,被稱為國際金融資本的“晴雨表”。《金融時報》集團旗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雜志,與《金融時報》同期創刊于1884年,有128年歷史。其讀者為跨國投資領域的經理人,39%是跨國企業的CEO。該雜志如今已成為全球招商引資方面的領軍刊物。雜志在成都報告中寫道:“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的增長放緩,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內陸地區,其焦點就是成都。”
成都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以其強大的市場輻射力與優良的投資環境,吸納了英特爾、埃森哲、IBM、育碧、馬士基、飛利浦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令其成為“亞太十大最佳外商投資戰略城市”,加之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將落戶成都,這讓成都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的關注。正因為如此,FDI雜志亞洲編輯芭芭拉(Barbara Njau)日前專程赴成都進行了深度調研,走訪了成都市投促委、市商務局、市人社局、高新區產業技術開發區、市經濟發展研究院、英中貿易協會、英特爾、武侯祠、金沙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各方機構,全面了解了成都的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對成都的投資吸引力大加贊賞,認為成都獲選“亞太十大最佳外商投資戰略城市”當之無愧。
“中國的新未來”,這是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的主題,也是對成都未來發展最好的評價。
1 成都新方向
成都經濟的增長標志著中國將出現一種更普遍的趨勢,這種趨勢已引起內陸外商直接投資的轉變
多元化發展
全球金融危機讓世界目睹了中國東部大城市發展速度的減慢。人們逐漸開始關注中國內陸城市的發展,而成都是這些內陸城市中最受關注的。
成都市政府一直積極嘗試讓成都成為中國西部具有活力的商業中心,力求通過多種有競爭力的行業來保持成都的經濟增長,而非單單依靠旅游業。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分析師Tom Rafferty說,“成都和重慶已成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據經濟學人統計,2011年成都全年GDP增長了15.2%,同2010年相比,增長了15%。這同全國經濟增長的下滑形成對比。“去年成都經濟增長15%以上,今年增長了13%”,Rafferty說,“今年的增長率較去年低,但仍符合中國政府的整體發展計劃,這一點很喜人。”
高科技傳統
成都經濟的增長同樣標志著中國將出現一種更普遍的趨勢,這種趨勢已經引起內陸外商直接投資的轉變。“過去十年是很有趣的十年,成都一開始發展并不好”,Innes-Ker解釋說,“成都當時的基礎設施并不太好,市場非常小。這樣的情形在過去四年被改變了,我們看到了大量投資涌向成都。當你考慮中國內地時,像四川及其省會成都的一些地區免受中國沿海傳統出口基地在金融危機和產業轉移時的負面影響,這跟它們的外向型經濟程度有關。”
美國奧泰醫療系統公司在成都設立辦事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奧泰公司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David Grime說:“作為醫療成像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奧泰公司選擇成都的其他原因是沒有其他競爭同行,且成都擁有大量經過技術培訓的員工。”
事實看來,成都市政府積極吸引投資者、成都相對低廉的商業運營成本和自身具備的優秀勞動力,都使成都的發展超過了中國東部的發達城市。雖然今年成都GDP增長減少到13%,但成都還是能承受住長期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同時也可以滿足政府的長期經濟期望。
2 通往中國西部之路
成都正在確立其作為中國西部投資中心的地位
據Barbara Njau報道,成都正在確立其作為中國西部投資中心的地位。汽車制造業和生物制藥業已在這座城市中蓬勃發展。不斷增長的人口也逐漸吸引住了跨國零售品牌巨頭的目光。
“成都發展很快,而且發展的時間也不算短了。”經濟學人智庫的中國分析師林德康講到。的確,成都的經濟發展對于外來務工者而言正如一塊磁鐵,僅憑從中國其他省份紛至沓來的務工人員就已經推動了成都的發展,并改變了城市人口的結構和統計數量。
大開通道
按照成都市政府制定的外商直接投資戰略,成都將被集中打造成一條投資商通往中國西部的快速大道。遵照中央政府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鼓勵企業注資中國西部地區,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CIPC)也在將成都發展成為中國西部商貿中心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副主任陳賦坦言:“我們在吸引投資項目上一直做得很好。成都的發展速度比中國其他地區都要快。我們已經吸引到很多投資金額高達1億元人民幣的大型項目;單在今年上半年,就有225個項目登記在冊。成都實際利用外資較去年增長了26.4%,由世界500強啟動的項目就有21個。”
據經濟學人智庫顯示,隨著5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成都高新區投資落戶,一系列排隊加入的企業也顯示這座城市的確吸引了很多世界知名企業,包括礦產和能源企業——殼牌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汽車制造業巨頭——三菱和豐田,以及金融服務企業——荷蘭國際集團(ING)。
發展支柱
隨著這十年間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成都已然成為全球各大品牌爭搶設立專賣店的目標市場,也是通往中國西部的橋頭堡。隨著在成都定居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日用消費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經濟學人智庫注意到成都的零售額在2011年上漲了18.4%,達到451億美元。
此外,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還希望將外商直接投資(FDI)引入本市的六大產業支柱中來。迄今為止,成都在吸引汽車企業投資方面表現尤為可嘉。在蓉落戶的汽車企業達139家,其中包括17家汽車改裝和制造企業以及122家汽車零部件企業。
滿意的客戶
“這里到處是機會,” Eli-Hollyhigh 國際資本總裁James Wang說。這家合資企業于1993年在成都創立咨詢分公司,它在影響沃爾沃在成都開設生產基地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我們把沃爾沃帶到了成都,并最終決定打造‘成都造’SUV產品。”他相信成都是公司最賺錢的市場之一。“我們在全國有超過9個辦事處,但最喜歡的還是成都。因為它是一個做生意的理想之地。
3 園區生活
“我們已挑中了這塊福地,我們承諾一定會堅守成都這塊風水寶地”
成都市長期關注的高新產業項目已見成效;隨著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以及巨大的人才優勢,國際知名公司爭相進駐高新技術產業區。
2003年英特爾落戶成都高新區,備受世人矚目。此后,在成都信息與通訊技術產業的發展吸引下,大批高科技公司包括美國惠普和戴爾以及臺資企業富士康相繼在成都設廠。
隨著成都當地政府將科研投資在GDP中的比例提高到3%,四川省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強化并提升成都的創新能力,并著重對電子信息、節能科技、云計算、生物制藥等高端產業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同時,成都當地政府也著手創建產業集群以助其發展。據經濟學人智庫報道稱,僅在云計算領域,當地政府就為其建立了三個產業集群,分別是云端服務、軟硬件設備生產以及云終端產品制造。成都應該能夠實現世界最大云端服務與終端產品制造基地的目標,該產業的價值將達到47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