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區地處四川盆地中南部,位于沱江中游、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之間,東靠重慶榮昌縣,西接資中縣,南與內江市市中區隔江相望,北與資陽市安岳縣相鄰。全區幅員面積1181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431個村、52個居委會、4020個村民小組。東興區歷史悠久,東漢順帝永建年間(公元126-144年)置漢安縣,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改置中江縣,隨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稱內江縣,1989年撤縣建區,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東興歷來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書畫之鄉”的美譽,又因盛產蔗糖、蜜餞,故有“甜城”之稱。
東興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地質結構主要為中生帶株羅系––套紅色湖泊砂層互層和沉積碎屑系第四系河流松散堆積層。地形似橢圓、地勢略向南傾、多為淺區寬谷。屬中亞 熱濕潤氣候,一般年最高溫度37.6℃,最低溫度-1.2℃,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降水量1106.9毫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東興區屬長江流域沱江水系,區內水系發達,有清流河、小青龍河等沱江支流,有松林、團結2座中型水庫和6000余處小型水利工程,境內有鹽礦、鐵礦、沙金、天然氣和頁巖等礦產。
東興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古有東漢名臣楊準、宋朝宰相趙雄、明朝大學士趙貞吉,近有“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著名外交家賴亞力等。佛教圣地西林寺、般若寺攀崖神像、大佛寺、張大千紀念館、范長江故居、長江森林公園等景點吸引了八方游客。
東興交通便利。沱江、大清流河常年通航,三座大橋橫跨沱江直達東興;區內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成渝、內安、內吳公路穿境而過,內昆、成渝、隆瀘鐵路和成渝、內宜、隆納高速公路在此相連,享有“川中樞紐”之稱,是川中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東興物產豐富,盛產生豬、蠶繭、食用菌、海椒、油菜、生姜及各類水果等,是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國家級瘦肉型豬商品生產基地。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8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4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8.0:33.6:28.4;人均GDP為3131元。糧食總產量達32.7萬噸,出欄生豬50多萬頭,年末生豬存欄36萬余頭,水產品產量1.2萬余噸。蠶桑、生豬、蔬菜、林果、水產等產業化初具規模,松林絲廠、四川佳美、三元工貿、騰飛肉聯等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東興區是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隨著全區投資環境的優化和開放力度的加大,泰國正大、北京華爾孚、浙江琪樂、深圳金浩琦等一批知名企業先后落戶東興區,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機械冶金、食品飼料、絲綢紡織、醫藥建材等重點產業,方向光電、內江正大、松林絲廠、平和碳素一大批優勢骨干企業發展壯大。2002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74493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0361萬元。
東興商貿繁榮,商業購物網點遍布城區,各類專業市場、綜合市場布局合理,西林批發市場、能力商城、艾琳商城、木材市場、蔬菜市場、海椒市場管理規范、運行良好。2002年,全區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6個,面積23萬平方米,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48696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32萬元。
東興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東興系內江市新城區,城區從無到有,規劃面積為25平方公里,已建成6. 75平方公里。漢安大道、平安大道、紅牌路、新盛路等城市骨架道路網絡體系初步形成。已建成年產10萬噸優質自來水廠和日處理200噸的現代化垃圾處理廠。35千伏變電站7座10千伏變電站3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水電氣供應充足,無線通訊網絡覆蓋全區。區內有內江市郵電通訊中心、電力基地和長江長四星級涉外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