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納溪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興文縣,西界江安縣,北鄰瀘州市江陽區。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46公里,形似正方,全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納溪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全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巖。納溪區有條形山脈兩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于西部,境內逶迤40余公里;一支橫亙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文昌,蜿蜒30余公里,海拔在450米以上。納溪區境內有大小溪河130余條,總長度640余公里。長江流經區境北部長28.8公里,經大渡口鎮、新樂鎮、安富向瀘州奔流。永寧河是本區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安富注入長江,境內流長45.7公里。
豐富的竹木資源是納溪的一大優勢。樹木種類既有珍稀樹種,也有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成的杉木林和速生豐產林基地。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積27萬畝,木材蓄積量52.4萬立方米,年生長量4萬立方米,年消耗量2.2萬立方米。作為全國13個雜竹主產區之一,納溪雜竹蓄積量達116萬噸,年生長量25萬噸,年采伐量17萬噸。生產的雜竹片,除滿足區內自用外,還向貴州、宜賓、重慶、瀘州等造紙廠家提供原料8─10萬噸,是四川重點造紙原料基地縣之一。
境內主要礦藏天然氣,蘊藏量約80億立方米,為四川省四大氣區之一。另有貯量超過100萬噸,含量達85%以上的優質鈣鎂鈉基膨潤土礦,可廣泛應用于冶金球團、鑄造業、鉆井泥漿,制備潤滑脂、飼料、涂料、復合肥填充料等。
納溪區形成以高等級公路為骨架,以各區道標美路為框架,以各山區公路為支架的多層次公路網,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撤縣建區以后,納溪的城市建設和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建設步入了規范化、大發展的軌道,以交通、郵電、商業、金融、房地產為支柱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9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35,598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6.1%。
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7,096萬元。納溪工業已形成了依托本地優勢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的“龍”型經濟格局:“白龍”繭絲綢,貿工農一體化;“綠龍”林紙結合,綜合開發。建成了以絲綢、造紙、化工、食品為支柱的工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