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位于臺灣中部,西臨臺灣海峽,東以平緩的八卦山脈和南投相鄰,北以大肚溪和臺中相接,南部則和云林縣以濁水溪相隔,幅員完整,地勢平坦開闊,屬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素有"臺灣谷倉"之稱。該縣面積1074平方公里,人口131萬(2006年)。 滿清時,彰化縣鹿港迅速發展成中部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城鎮,時人并以"一府、二鹿、三艋岬"譽之,便可窺見當時風光景況。貿易的繁榮帶動文化藝術的興盛和人口的聚集,也奠定了彰化成為中部地區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
彰化縣民風純仆,境內并無高山激流,也沒有高度現代化的繁華市街,足以吸引游人目光的,便是由這塊沃野種植出來多樣化的農作產品,和八卦山脈清新靜謐的幽林山景,以及豐厚淳美的人文景觀,展現小品旅游的另一種迷人風采。開發甚早的彰化,人文史跡多不可數,如堪稱彰化地標的八卦山大佛,現存的三大書院--道東書院、文開書院和興賢書院,昔為辜顯榮舊宅的民俗文物館,和余三館、益源大厝等顯赫一時的巨族豪宅;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的彰化縣,光是鹿港一帶大小廟宇便超過60座,有"臺灣紫禁城"美譽的龍山寺、供奉湄洲開基媽祖的天后宮,昔日"三巖兩寺"中的寶藏寺、清水巖、虎山巖,臺灣唯一獨立祀奉節女烈婦的節孝祠,全省唯一有人進香的土地公廟--員林錫慶祠等;西部沿海的漢寶、王功一帶,落日余暉下,漁人駕著膠筏,穿梭在咸咸的海風中采蚵捕魚,構成一幅都市人向往的漁家風情。自然景觀方面,大肚溪口豐富的濕地生態,是賞鳥人士的最愛,而八卦山脈成為近年島內休閑旅游的新寵。來到彰化,當然不能錯過特產小吃,如大名鼎鼎的彰化肉圓、北斗肉圓、貓鼠面,和風味迷人的員林蜜餞、鹿港蚵仔煎,無不令人吮指回味。號稱農業大縣的彰化,多樣化的觀光果園,如銀行山的楊桃園、芬園的荔枝園、大村的葡萄園和大城鄉出產的大西瓜,物美而價廉,境內的園藝花卉事業,更是獨步全臺。近年來,兼具人文觀賞及機械游樂的臺灣民俗村的加入,更將當地的觀光事業,推上另一個高峰。
1945年10月,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將日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并將日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彰化市管轄區域:東為彰化市大竹區快官,位于東經120°37′17″;西為彰西區西門口,位于東經120°29′
47″;南為大竹區快官,位于北緯24°2′6″;北為大竹區阿夷,位于北緯24°6′43″。本市四周東與烏日鄉為鄰,西接美鎮、秀水鄉,南與花壇、芬園二鄉為界,北以大肚溪與大肚鄉為界。面積為65.6947平方千米,人口54561人。管轄彰化、彰西、彰南、大竹等4區。市政府設于彰化市彰南區。 1946年5月,彰化區(當時屬臺中縣)駐地由彰化市南郭遷往鹿港。1950年7月1日,線西鄉(當時屬臺中縣)分出伸港鄉。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臺中縣合彰化市,分為彰化、臺中、南投三縣。彰化縣轄彰化市及彰化、員林、北斗三區,計1市(4區)25鄉鎮,435595人,面積1061.4649平方千米?h政府設于彰化市。 彰化縣:管轄彰化市,及鹿港、和美、員林、溪湖、田中、北斗、二林等7鎮,及線西、新港、福興、秀水、花壇、芬園、大村、埔鹽、埔心、永靖、社頭、二水、田尾、埤頭、芳苑、大城、竹塘、溪州等18鄉,合計1市25鄉鎮,664887人,1061.4649平方千米。東為二水鄉鼻子頭,位于東經120°38′0″;西為大成鄉下海墘厝,位于東經120°16′0″;南為二水鄉南二水南方,位于北緯23°47′30″;北為新港鄉新港北方,位于北緯24°10′45″。本縣東接南投縣,南連云林縣,西臨臺灣海峽,北界臺中縣。 1959年7月1日,新港鄉更名為伸港鄉。 近年來,隨著彰化縣與南投縣之間經濟、文化的聯系以及島內縣、市的合并,南投縣與彰化縣之間日益推動兩縣市的合并。
史前文化 彰化地區的史前考古研究,始自1933年已故地質學家林朝棨及日本學者早坂一郎在八卦山發現貝冢,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歷史。經正式調查,發掘的史前遺址共計32處,涵蓋新石器時代長達5000年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及番仔園文化。 交通 鐵路 西部縱貫鐵路的海線及山線在此交會,而境內的彰化及員林亦屬西部干線的大站,各級列車皆有?、堪稱便利。 公路 臺北、臺中、高雄皆有臺汽客運開往彰化;而縣內則以彰化、員林兩家客運為主,分別以彰化市及員林鎮為中心,聯絡境內各鄉鎮。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 八卦山是彰化最著名的風景勝地,也是彰化開發史上的重要據點,海拔僅96公尺,登臨山頂可近攬全市街景,亦可遠 八卦山大佛
眺近海處的點點漁舟,可說是俯瞰彰化市的最佳觀景臺。而循著大佛周邊的自導式解說步道,游客更可循此探索八卦山的歷史、地質與人文。八卦山昔稱定軍山、望寮山、定寨,正說明了過去作為軍事要塞的地位。 高踞山頭的如來大佛是八卦山最富代表性的景觀,占地7公畝的黑身大佛端坐白色蓮花座上,高達22公尺,譽稱亞洲第一大佛。佛腹內共分6層,底層為佛堂,2~5層分別闡述佛陀一生事跡,走旋轉梯直上,可臨高眺望彰化市街,紛擾紅塵盡在腳下。大佛前的九龍池,每逢周末及假日晚間便有水舞表演,為吸引游客的一大噱頭;佛像后方為典雅的大佛殿,內有圣賢史跡展覽及19幅佛陀出家成道圖,精妙絕倫。 若由大佛區環山步道前行,沿途可行經抗日紀念碑公園、太極亭、精致庭園區。彰化縣政府于八卦山規劃了一座大型的靜態公園,除了大佛參觀區,還包括自然生態園區和體育休閑園區二部分。 臺灣民俗村 臺灣民俗村占地52公頃,創園初期以展現臺灣300年來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為主題,除構筑許多臺灣早期建筑外,并穿插各式民俗游藝及民間生活等活動,成為具鄉土特色的園邸。近年,更陸續增辟了許多新奇刺激的游樂設施,是中部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想了解臺灣、回顧臺灣,可從“昨日臺灣區”開始,此區為臺灣民俗村的游園重頭戲。由入口處即見慶豐城門,城門內設有文獻館,陳列臺灣300年來的文獻與文物;為了保存面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技藝,民俗村將各種古老的坊間制造業,如錦絮坊(棉被間)、益壽齋(面線間)、金利號(打鐵間)、薛濤莊(制紙間)、意林(彩繪坊)、甘露坊(醬油間)、延年齋(米粉間)等,按先民的生活方式重現,現場也有師傅展現制造絕活;行走其間,讓人回味古早生活的純樸。 把臺灣300年來各時期的代表性建筑群聚重現,亦為民俗村的一大特色,園方也把臺灣各鄉鎮的老建筑拆遷來重建,如臺西河堂(彰化三合院)、臨濮堂(鹿港古厝)、新北投車站、麻豆古厝、北斗奠安宮等;或以相同建材按原模式重建,如澎湖進士第、隴西堂(彰化四合院)、天水堂(北埔客家莊)、鹿港不見天街……,讓游客重溫傳統老厝街坊之美。 除古屋藝館之外,在“今日臺灣區”里還辟有多項機械游樂設施。此外,驚險刺激的航海王歷險館、富田園野趣的自然教育區,以及清溪竹林、宛如福地洞天的山林勝跡區,構筑出一座座引人入勝的神奇世界。園內也收攬了眾多臺灣小吃美食及中西餐飲,一座現代式的合院建筑一—嘯月山莊,則是度假下榻的食宿中心;而園內也辟有一處大型購物中心,展售仿古家具、臺灣傳統工藝品、小飾物等,意猶未盡的游客,可在此采購一番,為臺灣超過空之旅留下紀念。 臨濮堂 拆遷自風情純樸的鹿港小鎮,封閉式的空間格局及含蓄典雅的色彩,整體顯得古雅端莊;而細致的木雕、彩繪,也值得細細觀賞,現場還展售傳統刺繡作品。 澎湖進士第 聘請澎湖老師傅督造仿建的蔡進士第,全宅皆以澎湖咾咕石筑成,屬于四合院式建筑;矮小的格局,適于澎湖多風沙的惡劣氣候,具有濃厚的海島人文色彩。 麻豆古厝 麻豆林家是南臺灣望族,原有七座大厝,本棟為五房損贈給民俗村復建。老厝為二進四合院,雕刻及彩繪頗為精致,是園區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古厝里每天皆依古禮舉行婚禮,新人一身的鳳冠紅袍,隨從抬著聘禮,一路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鹿港不見天街 仿鹿港天后宮前的五福街、九曲巷所建,是清代臺灣最長的商業街,為防止風沙及下雨,特在街道上加蓋屋頂,形成著名的不見天街景觀;內有隘門、慕仁巷等古跡,街道兩旁郊行林立,可想見當時車水馬龍的盛況。 鹿港風情 清代流傳的諺語“一府二鹿三艋岬”,道出了鹿港過去在臺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這個昔日扼全臺經濟、文化、軍事命脈的清代臺灣第二大城,盡管因港口淤積、交通要道改變,繁盛榮景早已步入歷史,卻也相對成為臺灣古跡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鎮。 鹿港鎮是彰化的龍脈
相傳早期的鹿港曾是鹿群聚集之處,加上港闊水深,因而得名。在臺灣開發史上,鹿港曾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地理上,鹿港地處臺灣西部海岸線的中間位置,北倚富足的“谷倉”彰化平原,因而成為清代南北船只貨物的重要轉運站。 當時富裕之后的鹿港人,有精力研讀詩書、培育子弟,文開書院曾先后出過6位進士、9位舉人,造就出鼎盛一時的文風,而社會物資充裕也帶動生活品質的追求,鹿港糕餅的精致來自于此,傳統手工業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愈加精巧。 然而,在大肚溪與鹿港溪的長期沖積之下,河港逐漸淤塞,加上日據時代日人切斷臺灣與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后來新建的縱貫線鐵路亦不經過鹿港,這座鼎沸的城市便逐漸走入了沉寂。今日的鹿港雖早已脫去往昔的繁華風貌,但歷史痕跡處處的老宅古樓,卻成為最珍貴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