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因為污水排放,在西湖楊公堤附近的杉樹林內所形成的坑臟惡臭的污水池。 趙小燕 攝
圖為正在不停排放的污水管道。 趙小燕 攝
中新網杭州2月27日電 (記者 趙小燕)走在西湖里的楊公堤上,路兩邊郁郁蔥蔥的杉樹,不時傳出陣陣鳥鳴聲,遠眺便是美麗的西湖,此景傾倒無數游客。但是,這些日子,走在楊公堤上,不時飄出的陣陣惡臭,大煞風景,也令很多游客大倒胃口。
景區成沼澤 西湖成污水池
此前,網絡上有人爆料稱,在杭州西湖楊公堤段發現一正排著臟水的水管,臟水直接流向西湖。作為世界遺產的西湖,緣何會讓臟水排入?
26日,記者來到臟水排放的地方,的確如爆料所稱,現場惡臭陣陣,排污的水面已形成一個小型的污水池,稍高的地方殘留了一片污水沉淀下來形成的黑色爛泥場,杉樹就生長在這上面。
據了解,網絡爆料后,杭州市西湖風景區管委會曾對現場進行了清理。不過,記者在現場發現,一截直徑約10公分的管道內汩汩流出青黑色的污水,從現場看,排污管道有些沉舊,似乎已有些年頭了。排污管內排出的污水量還不小,渾濁的污水已令湖邊的杉樹林成為了“沼澤”地。
在將“沼澤”地灌滿后,污水便漫向了西湖內,靠近“沼澤地”的西湖水已明顯發渾。
西湖是杭州的驕傲,是世界的旅游勝地,經過杭州當地政府的努力,西湖更是成為了世界遺產。如此重要的西湖,為何會有污水排放?
記者在現場進行了走訪,一些民眾對此諱莫如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春節后,這里就一直惡臭不斷,管道排放的污水可能來源于附近某療養院。
職能部門推責任 污水管成無主黑管道
記者在向西湖風景區管委會求證污水排放源時,對方告知杭州市水務集團可能更清楚情況。對此,負責杭州全市地下排污管網維護的杭州市水務集團生產管理部經理助理王卿并沒有正面回答污染源,而是稱可能是因為“地下污水的溢出”。
王卿還告訴記者,此前西湖其它地方及包括污水井在內,都曾出現過污水外溢的現象,“因為下雨,所以盡管做了清理,但事發點仍可能有外溢現象。”
記者從現場看到,楊公堤的污水是通過管道直接排出的,而非王卿所說的外溢。
污水外溢就任由其流向西湖?甚至鋪設管道讓其流向西湖?杭州市西湖風景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地下污水管網均由水務公司統管。但王卿否認,水務公司并未鋪設該管,也不承擔對其養護的責任。
雖多次向兩方求證,但是雙方都表示不清楚,伸向西湖的排污管道也因此卻成了無主的“黑管道”,并不斷向西湖內排放惡臭的污水。
有民眾表示,污水很大部分是來自景區內的酒店和賓館。王卿對此表示,因旅游業發展較快,西湖景區用水量已超越污水系統的提升量。
污水管網設計欠妥致長期“超載” 歷史問題市長難解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位于西湖楊公堤西側,一個窨井也常年往外冒污水,并直接流入西湖水系的烏龜潭內。當地民眾稱,窨井的污水流入烏龜潭已有好幾年了。
王卿說,因旅游業發展較快,西湖景區的污水管網總體上已經在全負荷運作,尤其是西湖楊公堤地勢較低,所以容易發生溢出現象。
王卿所說楊公堤地下污水系統建成于2003年,“當時沒有考慮周邊產業的開發,導致隨后幾年旅游業統總體上已經在全負荷運作,西湖楊公堤地勢較低,所以容易發生溢出現象。”王卿認為,產業大發展后,系統的負荷已經無法滿足現行的污水量。
據了解,相關部門在建楊公堤段地下污水管網系統時,共設計了2個泵站加一個備用泵站,每個泵站的容量是150立方米/小時,但因污水量實在過大,“備份也用上去了,在違反原先設計的情況下,每小時的運行輛450立方米每小時,已經全負荷運行。”王卿說。
而除泵站外,楊公堤地下污水管道也是滿負荷運行。按王卿所說,原本應該露出溜槽的 正常排污管道,在排水高峰值時被灌滿進行“滿管運行”。
當地媒體曾報道,2012年6月,杭州市12345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曾召集規劃、環保、城管、水務、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街道等單位,希望相關部門盡快提出處理意見。
半年多過去了,污水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西湖仍一直“吞食”著惡臭的污水。
眼下,對污水處理部門來說,他們即將迎來最頭疼的梅雨汛期。
王卿告訴記者,目前西湖景區楊公堤段還未實現雨污分流,本應通過雨水管排到附近河道的雨水,通過最低洼點進入了污水系統,給排污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
按以往經驗,雨季來臨時,景區地勢較低的地段,常會出現污水外溢現象。
為了防止污水外溢頂起路上的污水井蓋發生意外,水務部門所做的工作就是將每個井蓋打大孔,讓污水流出。
平時,水務部門通常會利用晚上的用水空閑期,將管道內污水排空,保證在9:00-15:00之間高峰期容納盡量多的污水。
據了解,杭州市有關部門正改建西湖地下污水處理系統的花港泵站,調整污水流經方向,建成后,西湖楊公堤段地下水務負荷壓力或可減輕。
截至記者發稿,污水直排西湖依舊未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