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縣位于焉耆盆地東部,開都河下游。1971年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全縣轄5鄉2鎮,駐縣單位有農二師25團、27團種馬場、巴州種畜場和寶浪油田項目經理部等,總人口5.69萬,由漢、蒙、維、回等18個民族組成。全縣總面積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16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2%。博湖縣水草豐美,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土地平坦肥沃,宜農宜牧,被譽為魚肥、草茂、糧多的“塞外江南”。縣域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水產、蘆葦、旅游、石油為主的資源優勢。博斯騰湖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湖內有赤鱸、鯉魚、池沼公魚、草魚、鰱魚等32種人工放養和自然繁殖的淡水魚品種。環湖蘆葦面積達40萬畝,蘆葦年儲量20 多萬噸,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博斯騰湖自然風光雄齊秀麗,2002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被評為西部大開發新疆十大風景名勝旅游區,有著名的旅游景區蓮花湖、白鷺洲、阿洪口、大河口、落霞灣等。博湖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食鹽、芒硝、泥炭等,石油儲量占焉耆盆地儲量的70%左右。全縣交通便利,縣鄉道路四通八達,全部實現柏油路面;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貫通全縣,移動通訊覆蓋全境;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到100%。初步建立了****高、中等教育網絡,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計劃生育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教育“兩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
建縣以來,博湖縣歷屆縣委、縣人民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篇篇燦爛輝煌的樂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博湖縣“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服務功能日臻完善,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擴大,城鄉市場繁榮活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7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53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60元。
近年來,博湖縣依托工業番茄、水產、蘆葦、旅游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今后一個時期,全縣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通過實施四大戰略(水陸并時、項目帶動、優勢資源轉化、可持續發展),不斷創新縣域經濟發展環境,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按照堅持一個要務(加快發展是第一要務),努力實現兩個目標(建設生態旅游縣和新疆水產第一縣),力爭實現三大突破(湖泊經濟、工業經濟、南山開發),依托四大資源優勢(湖泊資源、特色農副產品、水土光熱、石油天然氣),做強和培育五大產業(做大做強紅色產業和特色種養業,培育壯大水產蘆葦業、旅游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12345”經濟發展思路,積極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發展特色經濟,帶動經濟結構調整;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走開放性融合型經濟發展之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加工工業:大力實施番茄產業化工程,增加農牧民收入。博湖縣種植的番茄產量高,質量好,是加工番茄醬的好原料。 自1994年起至今,縣凱澤公司先后五次擴建生產線,形成了日處理工業番茄原料能力9320噸的大中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998年在成功收購和碩番茄醬廠的基礎上,進行改制,成立了新疆凱澤番茄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博湖、和碩、焉耆三個分廠,初步形成了番茄產業鏈覆蓋焉耆盆地的格局。1996年企業取得“自營進出口權”,1997年公司生產的“凱澤”牌番茄醬被評為新疆的名牌產品,1998年產品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其產品主要銷往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國家和非洲、中東地區及東南亞等國家。2004年,全縣種植工業蕃茄面積4.18萬畝,生產番茄醬3.9萬噸,完成銷售產值9930.8萬元。
農業:博湖縣現有耕地15萬畝,在保證糧食縣域供給平衡前提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以工業番茄、甜菜、辣椒等大宗農作物為主的農產品生產布局。2004年,實現種植業總產值23438萬元。同時,大力發展畜牧業。縣委、縣人民政府確定2003年為“畜牧水產發展年”,制定了《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具體發展優惠政策,全面加快畜牧業發展,全縣將逐步形成以奶牛、細毛羊、豬、絨山羊、特色畜禽、牛羊育肥、草料為主的七大養(種)植基地。2004年,全縣牲畜存欄20.6萬頭(只),牲畜出欄17.16萬頭(只),實現畜牧業總產值623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9%。力爭到2007年,畜牧業產值、收入分別占全縣農業總產值、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5%和26%以上。
水產業:以特色資源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湖泊經濟”。近年來,博湖縣充分利用博斯騰湖水資源,大力實施水產產業化項目并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了以池沼公魚深加工為主的水產加工企業——博湖縣藍翔食品水產有限公司,生產的池沼公魚深加工產品以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日本客商的喜愛,因其品質優良,被日本市場定為特A產品,并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2004年,生產魚罐頭13.3噸,完成銷售產值1417.8萬元。
為進一步發揮博斯騰湖資源優勢,提高水產養殖業科技含量,調優養殖品種結構,確保水產事業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縣委、縣人民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博湖縣水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具體發展優惠政策,確定了重點抓好“一大一小”(大湖、小湖)的發展思路,即大湖以自然增殖為主,人工投放為輔,放養結合,優化品種結構;小湖以整體承包、獨家經營方式實現漁業的體養生息和可持續發展。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完成了《博斯騰湖漁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并積極開展博斯騰湖水產品有機認證工作。目前,博斯騰湖出產的草魚、鰱魚、鳙魚、鯉魚、池沼公魚、赤鱸、鯽魚、河蝦八個水產品種已經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委員會的評審認證,認證范圍為博斯騰湖大湖區150萬畝水域,使博斯騰湖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魚生產水面。充分利用湖濱灘涂,推進水產養殖業發展。目前全縣人工水產養殖面積已達1.36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達9000畝。水產養殖品種正逐步向河蟹、加州鱸、烏鱧等名、特、優品種過渡。積極引進南美白對蝦、梭魚及魚苗新品種,水生植物湘蓮引進并獲得成功。與上海水產大學合作進行了三角帆蚌(珍珠蚌)良種引進養殖試驗。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博斯騰湖野生水生動物保護中心和博斯騰湖水產苗種早繁中心已竣工。2004年,完成漁業產值2675萬元,完成水產品產量6500噸。
旅游業: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確定了“引進資金搞旅游”的發展思路。制定完善并實施了一系列吸引資金發展旅游業的優惠政策。近年來,先后建成了蓮花湖、阿洪口旅游景點,白鷺洲風景旅游區等。充分挖掘和豐富博斯騰湖煙波浩淼的水文化、以各種魚類烹飪飲食為主的魚文化、以蒙古族特色為主的民俗文化、以湖光沙色相映成趣的沙文化。積極謀劃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八個一”工程,即“一園(怡景園)、一場(文化廣場)、一區(博湖縣渡假區)、一街(魚文化一條街)、一廟(喇嘛廟)、一村(西海漁村)、一橋(寶浪大橋)、一堤(湖中長堤)”重點旅游項目。完成了塔什店——揚水站旅游公路改擴建項目,開通了“二”條陸上旅游線路(庫爾勒—蓮花湖—阿洪口—揚水站—白鷺洲,博湖縣城—湖中長堤—揚水站—白鷺洲),激活了博斯騰湖南岸旅游業的發展。白鷺洲、大河口、金沙灘等景點三座碼頭投入使用,新疆香白金旅游有限公司4艘豪華游輪、2艘豪華游艇下水運營,貫通了博斯騰湖“三”條水上旅游線路(白鷺洲—大河口、白鷺洲—金沙灘、金沙灘—大河口水上航線)。集觀光、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白鷺洲洲頭小區望海樓項目和寶浪渡假村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2004年,全縣各景區(景點)接待游客達13.5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52.98萬元,直接收入444萬元。
蘆葦業:依托蘆葦資源,積極發展蘆葦資源加工業。環博斯騰湖蘆葦面積57.72萬畝,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1993年,博湖縣籌建了中密度纖維板廠,年產能力1.5萬立方米。2004年生產人造板26064立方米,完成銷售產值2090.9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全疆各地。1998年,全縣蘆葦實施了統一經營管理,成立了博湖縣綠島葦業有限責任公司。同時制定了優惠政策,引進資金加大人工育葦工程建設,批準確定人工育葦面積達19.89萬畝。把人工育葦同保護博斯騰湖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建成了碧海萬畝人工育葦生態保護示范工程,形成了以葦養葦,以葦護水的新格局。
博湖縣資源豐富,人杰地靈,是一塊充滿希望的熱土,資源開發建設前景廣闊,互補性強,是投資發展的好地方。面對西部大開發有利機遇,我們將依托資源優勢,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加快以水利、交通、城鎮基礎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完善吸引資金的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熱忱歡迎全國各地的企業、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來博湖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