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嘎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地區的西北部,屬邊境縣之一,全縣邊境線長105公里,為日喀則地區西部三縣(仲巴、薩嘎、吉。┲行,東與昂仁縣、聶拉木縣接壤,南與吉隆縣、尼泊爾王國為鄰,西與仲巴縣,北與阿里地區的措勤縣相接。地處喜馬拉雅山北麓,岡底斯山脈以南的西南邊緣,雅魯藏布江上游。境內“219”國道橫貫全縣東西,也是拉薩通往阿里普蘭的交通要道。全縣總面積為2.55萬平方公里,下轄七鄉一鎮,38個行政村,加加鎮、達吉嶺、如角、拉藏、雄如、夏如、旦嘎、昌果七個鄉。現在總人口為12600人。全縣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氣候高寒嚴酷,無明顯春夏秋冬之分,冬長夏短,屬典型的高原性氣候,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薩嘎縣自然資源豐富,草場廣闊,草場總面積達3975萬畝,畜牧業比較發達,牛羊成群,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被譽為“美麗的地方”。有大量的菊科、禾本科、草科植物。境內分布較多的常綠針葉、灌木叢只有香柏一種(俗稱爬地松),其分布面積較大,資源豐富,面積達274萬畝。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野牦牛、野驢、藏羚羊、巖羊、黃羊、馬鹿、獐子、灰兔、猞猁、狗熊、云豹、旱獺、鼠兔、溫泉蛇和鏟齒裂腹魚、雙須重唇魚、斑切腹魚、藏鶴、雪雞、禿鷲、野黃鴉、野水鴨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銅、鉛、金、硝、硫磺、花崗石、水晶石、石碳等多種礦產。水資源豐富,大小河流有10余條,總長度5000公里,其中,雅魯藏江發源于鄰縣仲巴境內,流經薩縣320公里,此外還有10多個小湖泊,6處地熱溫泉。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薩嘎縣稱為薩嘎宗,屬西藏嘎廈(地方)政府管轄,全宗下轄9個甲措,11個雪嘎,有大小村莊40余個。1951年5月,薩嘎縣人民同全西藏人民一樣獲得了解放,薩嘎縣的政權體制形式仍維持“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1959年9月20日,西藏工委決定,成立中共薩嘎縣臨時委員會,1960年4月,成立了薩嘎縣人民政府。1960年5月,中共西藏工委決定,正式成立中共薩嘎縣委員會。
民主改革以前,薩嘎縣教育、科技、文化一直處于空白,民主改革以后,特別是在第三次西藏工座談會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各項社會事業從零起步,有了較快的發展。
教育:1959年以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各方面籌措資金,于1961年成立第一所公辦小學?h目前有12所學校,在校學生為125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左右。
醫療衛生:薩嘎縣在民改前只有在上層階級的家中有少數民間藏醫,除此外,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醫療診所。民改后,在上級衛生部門的大力關懷下,1964年薩嘎縣建立起第一個衛生院后,經過改革開放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和發展,變成今天初具規模的薩嘎縣人民醫院。由住院部、門診部、藥房等幾大部分組成,擁有各級各類醫務專業人員80余人,在全縣所轄的八個鄉也相應地建立了衛生機構,并配備了專職衛生人員。
文化:薩嘎縣因受地理位置、地理環境條件的限制,文化生活一直非常單調,枯燥。1987年以來,隨著縣委政府立足本縣,擴大對外交流的政策轉變,極大地豐富了縣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F在縣城有一座縣電影院、三個歌舞廳、有一個縣文化活動中心。1995年,在地區廣電局的大力幫助下,縣城駐地建立了閉路電視網,現在可以24小時轉播8套有線電視節目,全縣33個行政村已安裝了“村村通”工程設備?h旦嘎鄉的甲諧聞名后藏,據今已有1000多的歷史,2002年被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甲諧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