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尼泊爾《共和國》刊登評論文章《提高競爭力,應對貿易逆差》。貿易逆差長期以來一直是尼泊爾經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據尼泊爾央行統計,2013-2014財年前十月,尼泊爾貿易逆差達到5058.1億盧比。文章指出,過去五個財年,尼泊爾貿易逆差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對于最不發達國家的尼泊爾,巨大貿易逆差無疑暴露出國內經濟中存在產業競爭力不足以及投資疲軟等問題。然而,這種狀況并沒有得到政府和企業的足夠重視。
一、尼泊爾生產部門發展滯后
目前,尼泊爾進口額是出口額的七倍之多。盡管如此,尼泊爾巨額僑匯支撐了進口消費,2013-1014財年前十月,尼泊爾僑匯收入達到4444.8億盧比。國民購買力的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國內消費主義的盛行。盡管僑匯收入很多,但政府并未出臺政策引導巨額資金向生產部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非生產部門。分析認為,僑匯收入如果用于生產性投入可以吸引更多外國投資。尼泊爾需要更多投資來提高生產力,從而在某些產業領域替代進口。這將有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文章援引尼泊爾前商業供應部部秘觀點,認為如果國家無法增強其自身競爭力,就很難提高出口水平。在現有國際貿易體系下,很難對源自國外的進口產品和服務實施貿易保護政策。政府應當首先為國內投資者創造良好經營環境,進而吸引更多國外投資者。
二、尼泊爾貿易促進政策乏力
自2004年加入WTO以來,尼泊爾沒有能夠利用這個契機,將本國產品和服務推向世界。2010年尼泊爾政府出臺《尼泊爾貿易綜合戰略》,旨在促進貿易發展。但由于出口產品多為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例如茶葉、銀飾、手工品、小扁豆等,該政策很難發揮實質作用。即便將這些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量提高十倍,也很難換回出口收入的大幅增長。此外,《尼泊爾貿易綜合戰略》還包含了水電、IT、醫療和教育等國民經濟重要部門領域的發展政策,但政府和企業并未很好地促進這些部門發展。
雖然政府為2013-2014財年制定了1000億盧比出口額的目標,但現在看來這一目標無法實現。文章指出,政府的貿易出口促進政策是有缺陷的。該政策僅為出口商提供2%的出口補貼,這顯然是不夠的。分析認為,政府應當為產品制造商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而不是僅針對出口商。
三、我國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尼泊爾發展
近兩年,中尼貿易快速增長,2013年雙邊貿易總額突破20億美元,我國已穩居尼泊爾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但是,中尼貿易不平衡問題也同樣突出,雙邊貿易總額中90%以上是我對尼出口。中尼貿易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國內落后生產力,尼泊爾尚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出口產品和服務。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重視中尼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自尼進口。2013年,我自尼進口同比增長46.51%。目前,我國對尼泊爾95%稅目產品零關稅優惠政策已經開始實施,涉及7831個稅目產品。同時,我國正加大對中尼邊境口岸尼方一側基礎設施的援助力度,促進陸路貿易發展。此外,我國正積極推動對尼水電、航空、金融、通信、基礎設施領域的援助和投資,支持尼泊爾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