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元江水系與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地跨東經100°35′~101°48′,北緯24°30′~25°15′之間。東鄰祿豐縣,南連雙柏縣,西與南華縣和思茅市景東縣接壤,北同牟定縣毗鄰。楚雄市人民政府駐鹿城鎮,東距省會昆明138千米,西距大理州首府下關178千米。
楚雄市境漢代屬益州郡,蜀漢、西晉屬云南郡。晉咸康三年(338年)有“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賧居之”,為楚雄建城之始。東晉屬建都郡,南北朝為爨氏割據區;隋屬昆州;唐初市境大部屬覽州,北部的呂合一帶屬化州,皆隸于南寧州都督府。南詔時屬弄棟節度,在市境設有曲驛、覽賧、石鼓驛等城鎮。宋代大理國前期為白鹿部(后稱石郡)有富筋賧、石鼓賧等建置,隸于云生節度;后期廢節度,設威楚府,在楚雄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賧、德江城等建置。元初,市境設有威楚、石鼓2個千戶,屬威楚萬戶府轄,其中威楚千戶領富民(今鹿城鎮)、凈樂(今東華鎮)2個百戶,與威楚萬戶同駐今鹿城鎮,石鼓千戶在今呂合鎮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萬戶府為威楚路,以威楚千戶置威楚縣,以富民、凈樂2個百戶置富民、凈樂2縣,各縣皆隸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縣為威州,轄富民、凈樂2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降威州為威楚縣,并將富民、凈樂并入威楚縣;以石鼓千戶置石鼓縣,隸于鎮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縣為鄉,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縣為楚雄縣,隸于由元威楚路改設的楚雄府。其后,楚雄縣的建置及隸屬關系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國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縣除1948年內曾由設在姚安的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轄外,一直由省府直轄。解放后,楚雄縣屬楚雄專區轄;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縣為自治州所轄15個縣之一;同年9月,曾將雙柏、牟定、南華3縣并入楚雄縣,至1960年,并入的3縣先后恢復建制。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楚雄縣設立楚雄市。
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2006年1月20日楚雄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撤銷宜茨鄉、云龍鎮、永安鎮、富民鎮建置。2006年末,楚雄市轄鹿城鎮、東瓜鎮、呂合鎮、紫溪鎮、東華鎮、子午鎮、蒼嶺鎮、三街鎮、八角鎮、中山鎮、新村鎮11個鎮和大過口鄉、大地基鄉、樹苴鄉、西舍路鄉4個鄉,152個村(居)民委員會,2849個村(居)民小組。行政區域面積4433平方千米。
楚雄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傾斜葫蘆形。市境山脈皆屬哀牢山系東麓支平余脈,多呈西北、東南走向。境內最高點是西舍路鄉哀牢山脈的小越墳山,海拔2916米;最低點為禮社江與彝家拉河、石羊江交匯處,海拔691米;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鎮海拔1773米。
市境河流分屬元江、金沙江兩大水系。元江上游的禮社江,從南華縣入境,穿越市境西南部,支流有馬龍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雞河、自雄河;金沙江水系有其支流龍川江從呂合入境,自西向東流經東瓜、鹿城、蒼嶺,再由西向北出境,是楚雄市壩區的主要河流。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靜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龍河、蒼嶺小河。市境年平均降雨量396億立方米。2006年降雨量7901毫米。境內水理論蘊藏量244萬千瓦,可開發量238萬千瓦。
市境屬北亞 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干夏濕,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欢瑹o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冬季降水偏少。2006年年平均氣溫165℃。
2006年全市有耕地3477萬畝,其中水田1861萬畝,旱地1616萬畝。土壤以紫色土、水稻土、紅壤和黃棕壤為主。境內主要礦藏資源有煤、油頁巖、金、銅、鉛鋅、石灰石。褐煤儲量8870萬噸,油頁巖1224萬噸,鉛鋅礦石儲量87萬噸。石灰石分布較廣,楚石(大理石)、石棉也有一定儲量。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常見的有木本植物40多種,草本植物20多種,食用菌30多種。有野生中藥640多種,名貴藥材有三七、天麻、五味子、茯苓、小棕包等56種。發現野生動物519種,其中兩棲類29種,爬行類56種,鳥類329種,獸類105種。屬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蜂猴、白鷴等64種。位于市境西南部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有名貴植物1480多種,鳥獸460種,兩棲爬行動物46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物26種,已被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的定位觀察站。
楚雄市資源特產有做工精細的民族珍貴裝飾品銀器、手工刺繡的彝族服飾、益友骨角保健梳及工藝品。楚雄薄荷其含油量高,可制薄荷油及薄荷腦,在中藥材中有“楚薄”之稱。楚雄云泉豆瓣醬鮮香可口,辣味適中,被評為“中國大西南名牌產品”,并批量出口日本。野生食用菌深加工的綠色食品暢銷法國、瑞士、意大利、德國、東南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