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青藏高原東延部分南北縱向排列的橫斷山脈滇、藏、川三省區結合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形成“雪山為城,江河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全州面積2.39萬平方公里,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相連,東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毗鄰,南面和西面與云南麗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接,轄香格里拉縣、德欽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有30個鄉(鎮),182個行政村(辦事處)。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省內最高點。最低點海拔僅1480米,全州平均海拔 3380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域占自治州總面積的53%,境內地形呈縱深切割之勢,高差懸殊大,相對高差達5260米,較小范圍內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內出現了垂直氣候和立體生態環境特征。全州屬溫帶和寒溫帶山地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5.4℃左右。這里有皚皚的雪山,肥美的草場,茫茫的森林,靜靜的湖泊,縱橫的溪流,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特殊的自然氣候現象,使這里成為地貌奇觀獨特、地球生物物種量富集的地區之一,并孕育了充滿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文化。古以“茶馬古道”名聞天下,今以“香格里拉”譽滿全球。由于地處“民族遷徙大走廊”核心區域和“藏彝走廊”交合部,居住著勤勞 、勇敢、淳樸、好客的藏、傈僳、漢、納西、彝、白、回、苗、怒、普米等25個民族,總人口約34萬,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33%。歷史上各民族在這里南來北往,迪慶形成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雖文化各異,習俗有別,卻能相互融合,長期和睦相處,誰也離不開誰。
歲月如歌,1950年迪慶從“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中獲得解放。1957年,國務院批準設立迪慶藏族自治州,在民族區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陽光雨露。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迪慶州各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已邁出輝煌的一步,為迪慶的團結、進步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古老的迪慶高原煥發勃勃生機,全州上下深化對州情的認識,使迪慶各項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93年,迪慶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12月26日,省政府召開了迪慶扶貧工作現場辦公會,原則通過了《關于迪慶州脫貧致富規劃綱要》,確定了“基礎先行,調整結構,提高效益,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揭開了迪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的大幕。近年來,更是在“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的引領下,迪慶交通、通訊、能源、市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旅游文化、水電、生物、礦產四大支柱產業建設突飛猛進,成為拉動迪慶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顯現出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至2008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達55.67億元,全州財政總收入完成5.4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3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95元。從建國初期基本上“自耕自食”的自然經濟,到今天經濟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真正實現了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書寫了自治州發展史上最為輝煌壯麗的篇章。
建國初期,迪慶境內沒有一寸公路,沒有一部電話,沒有一條衛生、功能齊備的街道,交通閉塞,全靠人背馬馱。解放后國家為了發展邊疆民族經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公路,建機場,豎鐵塔,一條條玉帶在雪山草原間不斷延伸,一道道彩虹在江河峽谷中騰空飛越,天塹變通途,電波行空、鐵馬奔馳、銀鷹翱翔。格薩爾神駒“日行千里”的神話如今已成現實。建設了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重大作用的城鎮、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項目。農村通達條件明顯改善,水利化程度不斷提高。信息化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移動通訊覆蓋率、電話普及率和寬帶入戶率不斷提高,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到2006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4426千米,全州擁有油路里程1006千米。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7.65千米。全州29個鄉鎮實現了通公路、通客車,182個村委會已有178個村委會通了公路。迪慶香格里拉機場自1999年4月30日試航成功以來,先后開通了香格里拉至昆明、成都、上海、西雙版納、拉薩等9條航線,飛機日起降架次由最初的一周3個架次發展到2008年的日起降22架次。迪慶從1994年底實現了市區電話程控化和國際國內電話直撥,目前州內所有鄉鎮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線移動通信風格覆蓋率達90%以上,主要是景區景點覆蓋率達100%。全州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11部,而全州移動電話達到11萬部。在城鎮建設方面,全州形成了以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德欽縣升平鎮、維西縣城保和鎮為中心城鎮,經濟開發區與塔城、葉枝、奔子欄、金江、小中甸、虎跳峽等6個各具交通樞紐型、旅游風景名勝型、歷史文化型、農業基地型的建制鎮以及20個鄉鎮相互依托、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城鎮格局。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有了明顯改善。
建國之初,全州農業農村經濟極為落后,農業生產基本處于“刀耕火種”的小農經濟狀態,物資商品奇缺,商業意識淡薄,農民群眾生活十分困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惠農、利農、強農的方針政策和措施,迪慶州委、州政府把搞好“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大扶貧攻堅力度,采取結對幫扶、安居溫飽、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等措施,使迪慶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末的734元增加到2008年的2595元,翻了兩番多。“十五”期間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7億元,實施了10578戶、52890人的安居工程,34個重點村扶貧項目、6個鞏固溫飲小康示范村項目成效明顯,115個特困自然村安居溫飽工程和民族特困鄉綜合扶貧開發項目取得了實效,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長足發展,農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現代農業順勢崛起,農村正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至2008年,全州糧食總產達13.95萬噸,實現全年農業總產值9.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95元。
建國60年的歷程中,由于地處邊遠、遠離中心城市、交通落后、信息閉塞,很長一段時期迪慶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改革開放以來,迪慶加大了對外開放和宣傳力度,“香格里拉”品牌的成功推出,使迪慶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別是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榮獲“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名鎮”桂冠,梅里雪山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虎跳峽和瀾滄江梅里大峽谷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白茫雪山高山杜鵑林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使香格里拉成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中國旅游業十大影響力品牌”、2006年“中國青年喜愛的旅游目的地”、“2006年完美假期十佳線路”……迪慶成為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地區,成為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香格里拉品牌逐漸成為迪慶擴大開放的標志、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團結全州各族人民的紐帶,迪慶自然資源景觀獨特、文化資源蘊涵豐富的優勢逐漸顯現。
建國前,迪慶境內僅有初級中學一所、小學102所,境內沒有一名大學畢業生。新中國建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教育、衛生、文化、科技、廣播電視等社會穩步發展。實施了“兩免一補”,“藏區高原農牧民學生救助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006年,全州有中專一所,完全中學6所,初級中學18所,小學校(點)924所;全州在校中專生2000余人,高中生3850人,初中生15066人,小學生36668人;全州共有中專教師136人,高中教師215人,初中教師786人,小學教師2448人。2006年全州擁有各類技術人員6467人,其中高級職稱280人,中級職稱2347人,初級職稱2704人。少數民族科技人員占79%。全州有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津貼的專家40人,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93人。民族教育得到重視,民族語言文字得到尊重和使用,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廣和應用取得了較大成效。
195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剛成立時,全州僅有當地民族干部1082人。2007年底,全州機關干部、國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和國有企業管理人才共有11172人,少數民族有9203人,占總數的82%;比1957年增長8.51倍。州委、州政府為了保障迪慶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把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使用作為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做好民族工作,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工作來抓,并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來增加少數民族干部的數量和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素質。在少數民族干部的使用上,既堅持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又充分考慮少數民族歷史、自然和現實基礎等客觀實際,體現特殊而不降低標準,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區發展與穩定方面起到的特殊作用和在少數民族群眾中的特殊影響,大膽使用少數民族干部,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骨干力量,通過不斷努力,一大批少數民族干部正躋身于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級領導崗位,迪慶各民族干部已在各行各業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和中堅力量,已成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骨干隊伍,成為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帶頭人,為我州的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發揮著特殊的重要作用。
正當祖國歡慶60歲生日之際,迪慶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盡管當前迪慶還面臨一些特殊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有清晰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有全州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加快發展、開創美好未來的飽滿熱情和高昂壯志,有過去60年艱苦奮斗打下的基礎和經驗,有滇川藏三省區結合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旅游、生態、氣候、生物、水能、礦產、畜牧等自然資源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和把迪慶建設成為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未來的迪慶必將是政治穩定、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宗教有序、事業昌盛、人民幸福、城鄉秀美、民富州興的迪慶。迪慶必將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