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招商引資網訊:文山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舊址位于文山市德厚鎮下寨自然村,占地面積607余平方米(不含附屬占地面積),舊址建于清光緒12年,原為廟宇建筑(文武廟)。該建筑由大殿、前殿和兩廂組成四合院,座南朝北,東西兩廂,為土木結構青瓦覆面;大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建筑,兩山墻有腰檐;面闊13.4米,明間4.8米,兩次間各為3.4米,進深為7.5米,土墻厚80厘米,兩廂房和前殿為三開間單檐抬梁廊式兩層建筑,兩廂房面闊13.4米,進深6米,明間4.8米,兩次間各為4.3米;兩廂房呈走馬吊腳樓,從大殿,兩次間前廊兩側安有踏板式木質樓梯各一座,將兩廂和前殿連通;前殿不設門,門設在大殿后西側。
據鑲嵌在大殿墻上“文山縣第六區德厚小學校產業碑記”記載,民國十五年(1926)首創德厚學校,聘請李國棟任教,民國十八年(1929)年繼任校長。他是王德三派去的地下黨員,也是文山地區早期的共產黨員,他利用學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共產黨組織。在王德三書記的領導下,在該校成立第一個黨支部,成為文山地區獨有的早期革命活動遺址。根據有關黨史資料記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共云南省特委立即采取措施,將工作重點轉入滇越鐵路兩側的滇南農村,開展統戰和少數民族工作,建立工作據點,發展黨的組織,派黨員進入蒙自、文山地區。年秋派出中共黨員向鎮弼﹙馬關人﹚、嚴英俊、楊立人、顏亨璧、嚴英武、一位姓周的同志到灑戛竜工作。年底,省臨委書記王德三在文山縣城召開會議,親自布置了工作。在王德三的指導下,灑戛竜村正式成立了黨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文山地區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嚴英武任書記,當時的支部成員有楊立人、向鎮弼、嚴亨璧、李國棟等。2008年10月14日公布為文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該建筑整體為四合院磚木結構、清瓦覆面。2009年6月投入140余萬元按原樣進行修復,保持了原來的建筑風格,房屋整體保持完好。并通過布展陳列,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保護好舊址,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傳承子孫后代,要擴大舊址的對外宣傳窗口作用,著力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紅色旅游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