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墩鎮招商網訊:橋墩鎮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鎮,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古鎮,古稱松山,建制于明萬歷年間,同治年間始稱橋墩。地處浙江南大門,浙閩兩省三縣交界處,是蒼南縣西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是革命老區,又是貧困山區,全鎮面積80.4平方公里,下設4個辦事處,轄34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2005年總人口近4.5萬人。橋墩就是浙閩交通咽喉之地,104國道和溫福高速公路貫穿其中,溫福鐵路設站而過,區位優勢得天獨厚。2003年,實行工農業總產值1.52億元。橋墩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 橋墩風光
橋墩鎮素有“浙江南大門”和“蒼南縣城后花園”之譽。2003年,實行工農業總產值1.52億元,財政總收入895.7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4.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137元,比2002年增長11.3%。
橋墩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8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非常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橋墩鎮根據當地優勢,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經濟效益高的特色農業產業。先后扶持培育了楊梅、馬蹄筍、油茶、中藥材四大產業,開發建設了玉蒼楊梅,錫星楊梅、鳳嶺馬蹄筍、小源油茶、龍井中藥五大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以特色產業實現農業增效,以農業增效壯大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新模式。2010年,橋墩鎮已擁有楊梅5000畝(其中優質楊梅4000畝)、馬蹄筍8000畝、油茶10000畝、中藥材1500畝。其中,楊梅畝產平均年收入達三千五百元左右元,年產值約一千七百五十萬元;馬蹄筍平均畝產1600元,年產值一千兩百八十多萬元;油茶平均畝產1450元,年產值約一千四百五十萬元,中藥材平均畝產四千多元,年產值六百多萬元。
農業:全鎮有耕地面積18533畝。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 2429萬元,比2005年增長1.8%。特色效益農業勢頭良好,建成效益農業基地12個。錫星農業開發公司的鳳嶺楊梅基地,被省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錫星牌”楊梅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在后隆、黃壇、仙堂等7個村開展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涉及面積4000畝,新增耕地800畝。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根據山區資源的特點,大力發展效益比較高的蔬菜、瓜果、芋、席草等經濟作物。
圍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種、養殖業之路。落實扶貧資金20多萬元,扶持種、養殖專業戶100多戶,實現3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投入培訓經費10萬元,共有300多人次接受了縣、鎮二級科技培訓。
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道路,用水、通訊等基礎設施,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貧困村的用電問題得到了解決。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修建渠道8.5公里,加固山塘水庫5座,修復攔水壩35處,投資超千萬元集防洪、發電、旅游功能于一體的橫陽支江橋墩段一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
工業: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665萬元,產品產銷率達98%,上交稅290萬元,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打造“丁源興月餅”,“香不佬”、“老李食品”、“香闊佬”、“多味王”等品牌。鹵制品等工業企業創下產值新高。做好工業園區和陶瓷總廠的開發工作。
旅游業:旅游業已初步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摩天棧道景點已竣工,天湖接街區項目已動工;加大投入開發力度。建成了玉蒼山因國家森林公園大石景區內的12公里步游道;開發了“東南亞一壁棧道”;動工建設天湖接待區項目;加大碗窯古村落保護力度,并與溫州華玉山莊有限公司達成了有關新村度假區投資意向。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320萬元。旅游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帶動了商業、餐飲業、康體娛樂業等諸多產業的發展。
橋墩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收益,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積累。根據富余勞動力較多的情況,橋墩鎮結合溫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需要,大力扶持培育來料加工業的發展,涉及行業有打火機配件、寵物用品、彩水筆、禮品、鞋革、胸針、袋子等,2006年,全鎮已興辦來料加工廠10家,吸收勞動力1451人,年勞動報酬達980多萬元,群眾人均增加收入67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