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坑鄉招商網訊:音坑鄉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城西北面,距縣城6.5公里,交通方便,新、老205國道自北向住南貫穿而過。轄區內,地勢自西北略向東南傾斜,馬金溪貫穿南北,中村溪自西向東流經本境內與馬金溪匯合,是開發“水上漂流”、水力發電最佳選擇地。耕地沿溪伸展,氣溫濕潤,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以農為主,林特產為副經營。由于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其盛產糧食、柑桔、美國提子、楊梅、茶葉、蘿卜、生姜等,素有開化的“農業大鄉”、“魚米之鄉”之稱。而音坑蘿卜以又大又甜聞名于衢州市。
音坑鄉促進了“四荒”的開發,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一方面,改變了村集體因經濟困難無力開發荒山、荒地、荒灘、荒塘的困境,為更多的資本投入農業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音坑地處城郊,交通方便,又是傳統農業大鄉,在音坑發展農業有較好基礎,發展潛力大。再加上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極力優化投資環境,盡全力為吸引能人、老板投資“四荒”開發牽線鋪路,從而有力促進了音坑的“四荒”開發,為壯大集體經濟作出了貢獻。到目前為止,全鄉共開發“四荒”面積2215畝。其中荒山760畝、荒地120畝,荒灘110畝、荒塘125畝!八幕摹遍_發不僅有利于農民增收,還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6萬元。
該鄉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效益農業發展。發展效益農業,調整農業結構,需要土地這一基本的生產要素。通過采取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就較好地解決了人們想發展沒有土地,想發展沒有理想土地,或者想發展沒有連片土地的矛盾。近年,音坑鄉黨委、政府重視土地流轉機制的引入,促進效益農業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大田種稻、麥,山上種杉木的農業布局,走出了一條以“二甘(柑)一莓一筍”為重點,以蔬菜、藥材、綠化大苗、茹木林為新項目的音坑鄉發展新路子。2005年,全鄉開展2400畝大田、830畝山地農業結構調整,其中就有70%以上是通過土地流轉而取得經營權的。如今年發展的610畝甘蔗、315畝西瓜,因不宜連作,農戶就是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起來的,僅這二項,就為農民增加收入360萬元。
該鄉造就了一批種養大戶,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效益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種養大戶的規模經營。我鄉自土地流轉機制實施以來,吸引了一批能人、老板投資農業,也為農民擴大規模,實施集約化經營,走專業化、產業化道路打下基礎。目前,全鄉已涌現出了112個種養大戶,成立了四個家庭農場,為我鄉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效益做出了貢獻。對門村徐松林,從95年開始,投入資金33萬元,從村集體租賃山地、水庫共480畝,創辦了我縣第一個家庭農莊。目前,松林山莊已種植杜仲300畝、銀杏100畝、榿木50畝,并養魚、養鴨、開發杜仲茶。2000年試產成功的杜仲中藥綠茶,上網后已收到各地客商網上訂貨,市場前景看好。讀經坂村葉古你,1999年開始,投入資金28萬元,取得145畝土地的使用權,發展珍稀小水果基地87畝,建魚塘1個,采石場1個,2000年已全部開發投入生產。2000年引種的80株“一滴紅”石榴,當年移栽當年投產,收入4300元;自繁的石榴苗收入21000元;養雞、養鴨、養鵝收入2740元;養魚收入2100元;套種西瓜收入1100元;采石場收入27100元,全年收入達58430元。按農場主葉古你的話說:“千年靜睡,草木不生的石崖山如今開了花、結了果”。下明廉村汪同坑,2005年租田83畝,種植早稻36畝,中晚稻78畝,成為我縣最大的種糧大戶。 該鄉加快了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由于 實行了土地流轉機制,使一大批祖祖輩輩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走上了田頭,從土地上解脫出來,轉向務工經商。根據調查統計,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9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55.9元。其中,外出打工農民7400人,打工收入3268萬元;在家發展來料加工2900人,來料加工收入380萬;個私企業發展到670家,實現工業產值19104萬元。這一切都離不開土地流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