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鎮招商網訊:海口鎮于1992年由原海口鄉、東江鄉合并建鎮,地處甌江中游,青田縣城西北,330國道、金溫鐵路和金麗溫高速公路貫穿全鎮,并設立鐵路貨運中轉站和高速互通,區位、交通、人文、信息等優勢十分突出,是周邊鄉鎮的貨物集散地。實施“市場興鎮、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海口鎮所轄13個行政村:海口、麻埠、界阜、高沙、鹿山、南岸、泗洲埠、海林、南江、東江、和合、平山、涼亭腳,農村常住戶數4617戶,人口16587人,土地總面積137274.6畝(其中耕地4605畝,園地1944.1畝,林地130570畝,水面6.5畝,其他149畝),2003年通過小康鎮驗收,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5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508萬元,占69.4%,農業產值1550萬元,占30.6%,農民人均收入3860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中貧困村2個,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有568人。
工業發展較為滯后,工業總量偏低,企業規模小、散,設備落后,技術含量低,實力不強。農業特色效益農業未形成規模,特色種養業比例低,農產品加工屬于粗放型,精深加工基本空白。
海口鎮13個行政村,其中5個行政村屬于高山偏遠村,土地資源分布散、開發難,基本上是低層次、零星開發。雄溪源擁有天然的生態旅游資源由于缺乏投入未曾到充分的開發。勞動力資源豐富,但高素質的人才極為匱乏,參加技能培訓的更為極少,以純勞動力付出為主。
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近40%的村為村級經濟1萬元以下的“空殼村”。思想落后,小富即安的小農經濟思想嚴重。由于傳統的自然經濟文化沉淀,山區群眾思想觀念上較為落后,大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小富即安,缺乏干一番大事業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畏難情緒嚴重;少數群眾習慣于“等、靠、要”。 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就業不廣。海口鎮擁有勞動力9328人,占總人口的56.2%,但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4586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9.1%;初中文化程度4183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59人,僅占勞動力總數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