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出三門縣城以東17.5公里,經旗門海游兩港,接貓頭山水道,沐五嶼長風巨浪,蛇蟠島環海獨立,亙古未已。鳥瞰全島,狀如蛇蟠龍蟄,遂有其名。島上天產之石,其色赭紅,其紋細膩,可刻可鏤,雅俗兼用,為建筑雕飾良材。自宋以來,采掘不輟,至今留下1300余個人工洞穴,故又稱千洞島。
島之東南名大蛇山,西為小蛇山,東西距3.4公里,懸為兩島。潮漲若離,潮退即連。經人工圍墾后于1978年合成一島,面積17.4平方公里,為臺州市第一大島。全長16.2公里的標準海塘壩和長12.6公里環島公路建成后,島上的安全保障和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從上敖碼頭登船,10分鐘即可抵達該島。島上海天勝景、石窟洞穴、野史逸事,可玩可賞,可詠可嘆!舉目東眺,千座島嶼羅列三門灣口有雄闊壯麗之美,萬畝海產養殖棋布蛇山腳下有人可勝天之美,風生水起有驚濤裂岸之美,清晨薄霧炊煙縈繞之美,夜晚星光漁燈交輝之美。遠眺美,近觀美,徒步美,泛舟美,神游則更美,蛇蟠島的美麗景色最早為敏感的文藝家所捕捉。
1931年6月,繼作家田漢、洪深、林淡秋,音樂家任光來蛇蟠考察采風后,電影家蔡楚生率《漁光曲》劇組來島拍攝外景。展示島上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
遍布島上的奇洞深穴,神秘詭異,令人驚嘆,石自天生,洞由人掘,天之工巧,人之靈性,成就了千洞之美:大洞小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閉洞窄洞、彎洞直洞,洞中套洞,洞內有水,水中藏洞。洞為佛寺,佛寺即洞。真可謂洞洞為景,水水生色。洞內雨絕而清泉不絕,云絕而輕霧不絕。溽暑蒸蒸而清涼之氣不絕,寒冬凜凜而溫馨之息不絕。
經黃泥洞村拾級而上即為千洞寺,寺依洞而建,內供彌勒佛,當地人稱“太平佛”。傳說島上多蛇,其中兩條蛇精修練千年,搖身變為野蛟龍,漁汛時,呼風喚雨,翻江倒海。顛覆舟楫,荼毒生靈。到了旱季正當隔江的湫水山龍忙于耕云播雨之時,兩條野蛟升空尋釁,吐火驅雨,湫水山龍無奈懇求如來佛降妖。如來即派太平佛來蛇蟠島以錫杖擊斷野蛟龍角,并讓它們認湫水山龍作舅舅,從此蛇蟠島舟楫大利,物阜民安。當地百姓感念太平佛恩德,遂立寺供奉,虔誠禮拜。
高樓巖洞又稱綠客洞。所謂綠客洞是山匪和海盜的統稱,意謂綠林豪客。此洞內因以前住過綠客,故有此名。洞極深廣,足有兩個籃球場大,洞中有一“凸”字形穿頂洞,仰視可見藍天白云。洞旁有一弧形彎洞,人能側身進入,行十余米,上有孔隙一線,天光篩落,愈顯洞幽。
山前村的“戲臺洞”和“穿山洞”則別具一番自然的韻致。戲臺洞進口寬暢亮堂,洞內廣闊高爽,地上鋪砌石板,面壁筑有戲臺,后側可供化妝。每逢漁汛到來,或石材啟運時,來自新昌嵊縣的越劇“的篤班”則會應約而來,在先人留下的洞穴里,樂聲應和著洞外的濤聲,上演全本的《玉堂春》《送花樓會》……山前村后的穿山洞更是洞中有洞,連環套迭,是去山后村的一條便道捷徑,出口處可見一座天然“石拱橋”,“橋”上牧有牛羊,洞口藤蘿垂掛,山花爛漫,綠草如茵。緣橋東望,海天一色,鷗鷺低飛。回首西顧群山聳峙,峰巒疊翠。
經過開發建設,蛇蟠島旅游區則更顯迷人風姿,目前對外開放的有野人洞、海盜村和綠客老家三個景區。野人洞景區向游客展示了山野穴居的洞石文化和當年海市紅樓和綠客風情,主要由野人古洞、蛇蟠春秋、藤友三門、古宕仙蹤、海市紅樓、平崗觀海、松海拾貝、漁舟唱晚等八個分區組成。海盜村以洞窟和海洋風光為特色,再現東海梟雄的風采,讓游客體驗嘯聚亡命的海盜生涯。主要又東海梟雄、山海會盟、洞穴探險、演藝風流、霸王烽火、海客烽火、海客遺風等十個分區組成。綠客老家度假村,建造于獅子山3000余平方米的巨大洞廳內,水簾夜景,如夢如幻;篝火燒烤,野趣無窮;觀海上日月星辰,天涯共此;賞洞中輕歌曼舞,浪漫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