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小麥才能養活非洲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墨西哥“玉米和小麥改良國際中心”(非政府機構)10月初在埃塞俄比亞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建議非洲要克服糧荒、解決糧食漲價問題,必須加大投資力度,積極開發小麥種植。
報告指出,黑非洲每年消費的小麥只有44%為當地生產,如果能夠再增產10%到25%,無論從土地開發還是從農民增收的角度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國際公認小麥收益平衡點為每公頃200美元)。
報告認為,單從經濟效益和降雨量兩方面分析,黑非洲有充足的土地適種小麥。“玉米和小麥改良國際中心”通過對東非盧旺達、布隆迪、烏干達等8個國家實地調查證實,以上每個國家目前至少擁有50萬公頃土地主要是山坡地可以用于種植小麥。其實,非洲種植小麥的歷史并不算短,但長期以來,由于非洲人飲食結構偏重玉米、大米和高粱,導致小麥種植面積遠遠落后于以上糧食作物。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除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南非之外,其他黑非洲國家2010年小麥總產量僅有600萬噸,而同期玉米產量為5,500萬噸,大米1,800萬噸,高粱1,700萬噸,小米1,000萬噸。
近年來,由于非洲人口特別是大城市人口急劇增長,拉動小麥消費迅速提高。與農村相比,城市對面粉的需求量更大。主要原因是面粉加工更加方便,也更加受歡迎,比如面包、面圈等;而其他傳統糧食品種如小米、高粱等由于加工時間長,費時費力,越來越成為當地重大節假日才能見到的隆重美食。 鑒于此,黑非洲需要進口更多的小麥也就成為必然。根據世界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2010年黑非洲進口小麥高達3,800萬噸,占全球進口總量的15%;而大米進口只有900萬噸,玉米140萬噸,高粱120萬噸。
隨著飲食習慣的變化,小麥消費量逐年增加。因此,黑非各國需要付出更多的外匯,用于進口小麥。今年7月,世界市場小麥每噸售價達到347美元,同比增長13%,黑非洲因此要支付120億美元才能滿足小麥進口需求。小麥并非熱帶作物,但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政府希望種植小麥,以取代進口。如果非洲今后不能實現小麥自給自足,必將面臨新的饑荒、動蕩乃至政治暴力,就像幾年前北非爆發的面包風潮一樣。2008年正是因為實現了小麥國產化才幫助贊比亞和盧旺達成功地避免了國際市場價格飆升。
但要實現小麥自給自足也并非易事。目前,非洲農業收益率極低,比法國相差20多倍。只有普遍開荒種地、擴大施用有機肥(動物肥料),降低成本,才能有效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業收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消費需要。同時,也必須看到,即使小麥產量提高了,也未必能實現農民增收,滿足市場需求。因為,黑非洲基礎設施普遍落后,交通道路嚴重不足,糧食外運極其困難。
法國“國際農藝研究與開發合作中心”的專家指出,早從上世紀30年代起,黑非洲不少國家就開始試圖種植更多的小麥,但至今尚未如愿。主要原因是經濟效益很不理想,影響了政府和農民的積極性。不過,近年小麥市價屢創新高,再次激發了黑非洲對小麥種植的渴望。但也不要忘記黑非洲絕大部分消費者實際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對此,專家建議,與其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把現有的、傳統農作物如地瓜、木薯、薯蕷等品種管好、種好,提高附加值,確保其在當地市場上的競爭力。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