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雜志網站5月13日發表專題報道,介紹了非洲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問題。現將文章編譯如下:
非洲現有2億網民,互聯網滲透率為18%,遠遠落后于歐洲、美國甚至亞洲,而且90%的網民是通過智能手機上網。盡管30多個非洲國家已有3G移動網絡,但下載速度仍非常有限,且費用相當高昂,大約是東南亞的6倍。顯而易見,互聯網在非洲的普及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基礎設施薄弱
非洲的上網費用之所以高,首先是因為大部分服務器不在非洲,而主要是在美國。為了接入服務器,運營商們不得不使用海底光纜且須途經歐洲。
2014年全球上網費用對比
國別 | 上網費用(歐元/兆帶寬/月) | |
參考國家 | ||
法國 | 2 | |
北非國家 | ||
突尼斯 | 13 | |
摩洛哥 | 17 | |
撒哈拉以南非洲沿海國家 | ||
南非 | 27 | |
塞內加爾(2012年) | 36 | |
科特迪瓦 | 72 | |
加納(2012年) | 151 | |
喀麥隆 | 361 | |
撒哈拉以南非洲內陸國家 | ||
烏干達(2012年) | 94 | |
贊比亞(2012年) | 289.4 | |
尼日爾(2012年) | 361 | |
博茨瓦納(2012年) | 470 | |
乍得 | 578.8 |
另一個問題在于寬帶的當地管理。以剛果(金)為例,郵政公司享有光纖的獨家運營權,但提供的服務很差,以至于整個金沙薩都需使用更為昂貴的衛星連接。在喀麥隆,轉賣互聯網連接業務已成為國家電信公司(CAMTEL)的主要經濟支柱,1兆帶寬(可使12個用戶高速上網)的月租高達500美元,而科特迪瓦僅需100美元。乍得無法直接聯入海底光纜,于是喀麥隆國家電信公司向其提出了800美元/兆帶寬的月租費標準。
非盟官員耶達利(Moctar Yedaly)認為,建設陸上網絡設施是必要的,而使用電力公司和自來水公司提供的網絡服務也很重要,這些公司在其工程沿線也鋪設了光纜,但是目前只有27%的既有網絡設施被投入使用。
二、壟斷
2013年底,摩洛哥的電信運營商拒絕英維公司(INWI)使用其設施,以此阻止其競爭對手依靠有線網絡提供服務。在突尼斯,法國ORANGE公司遭到了突尼斯電信公司(Tunisie Télécom)同樣的拒絕,而與此相反的是,在塞內加爾,ORANGE公司的子公司SONATEL公司則運用其影響力阻止了一次法規改革,從而免于與其它公司分享基礎設施。
在非洲,互聯網接入供應商主要是電信運營商,他們在激烈競爭的同時,有時也相互結盟,共同阻止其它專業運營商崛起并向中產階級和企業提供寬帶和超寬帶服務。受此影響,目前僅有一家泛非級別的互聯網接入供應商,也即SMILE公司。此外,瑞士YooMee公司已在喀麥隆和科特迪瓦開展業務,在阿比讓開發了一個4G網絡,網速達5兆/秒,8G流量的價格約合22歐元。
三、進口稅
在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非洲國家逆流而行,對此類設備征收的進口稅居高不下:科特迪瓦的此類稅率為39%,馬里和塞內加爾約30%。為實施國家寬帶發展戰略,尼日利亞擬打破上述壁壘,類似舉動是受歡迎的,但尚不足以使非洲進入“數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