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安--美國中央康州大學傳播系終身教授
社會的強勢群體是不愁沒有關系的。弱勢群體就不一樣了,由于種種社會、自我條件的限制和資源短缺,不尋找關系(如謀職求學)就常常無路可走、無門可敲。
《新聞晨報》12月25日一則“連人脈資源也可以在網上買賣了”的報道可謂有驚無“鮮”。人脈資源就是人際關系資本,既然是資本,當然可以買賣。倒是“智客網斥資百萬收購1000萬條人脈信息”這個小標題值得琢磨。
一百萬元買1000萬條人脈信息看來是不小的手筆。10個銅板,一條人脈信息,顯然只具象征性意義,沒人能靠這買賣養活自己。但如果人脈信息提供者和被提供者以后能在網上哪怕是1000條人脈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個機緣,那就不是10個銅板了。而且,1000萬條人脈信息能引出萬億種可能的商業關系,就算一條人脈信息只能賺10元,那就是一億元。而且該網站瞄準的是,迅速積聚的人脈信息庫將導引出的千萬種商業關系及其潛在的巨大廣告收入。
網站悄然盯在了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發展速度最快的“關系經濟”的金庫上。關系經濟不再是一個新概念了,早在1998年,美國經濟學家摩根出版了《關系經濟中的戰略和企業價值》,預示了未來關系經濟的格局和挑戰。
本世紀初產生了Google奇跡,近來大有“Google第二”架勢的Facebook大大地推進了以社會人脈網絡為導向的關系經濟發展大勢。智客網的登場,就像近來的以手機為載體的天下網的急劇膨脹,一時成了媒體爭相追逐的對象,也成了學術理論界研究關系管理的最新課題。
難能可貴的是,“關系交易”概念的提出一時讓停留在傳統經濟思路、舊的管理理念框架里的經濟理論家們、管理實踐家們吃了一驚。關系是一種資本其實已經為人所接受,但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傳播技術(即“關系技術”)推動下的關系經濟的運行現象、格局、軌跡和規律,則依然少有理論建樹和實踐推進。我用漢語在各大搜索引擎上輸入“關系經濟”四字,相關的文章和報道可謂寥寥無幾。令我震驚的是,一旦用英語Relationship Economy(即“關系經濟”)二詞輸入,相關的研究文章、Blog交流和報道則不計其數。顯然,我國對關系經濟這一最新經濟動向缺乏研究。
據報道,大多數在網上發“關系求助”帖子的人“屬于社會地位不是很高、人際關系交往比較缺乏的非強勢人群”。商界政界的精英能人,處在各種關系的中心位置,往往不是要找關系,而是關系要找他們。社會的強勢群體是不愁沒有關系的。弱勢群體就不一樣了,由于種種社會、自我條件的限制和資源短缺,不尋找關系(如謀職求學)就常常無路可走、無門可敲。
互聯網將被阻隔在千山萬水之間的人超時空地連接了起來,昔日的權力屏障、職業壁壘、地區和語言阻隔,都在電腦的鍵盤上化解了。先進的傳播技術第一次模糊了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的傳播隔離界線,讓他們在同一張無窮大的關系網中尋求機會和價值。